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7|回复: 2

评《章太炎、连横民族文化思想之比较》

发表于 2017-6-11 00:31: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章太炎、连横民族文化思想之比较》
作者:白纯
  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青年学者孙风华博士撰著的《章太炎、连横民族文化思想之比较》(以下简称孙著)2013年12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著名历史学家、台湾研究专家茅家琦先生为该著作序。
  连横(1878—1936),号雅棠(或雅堂),台湾台南人,与郑成功、刘铭传、丘逢甲一起被称誉为台湾四大历史文化名人。2005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赴祖国大陆参访以来,祖国大陆对于连战祖父连横的关注度大增,对于连横学术研究的热度相应增加,出现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根据检索统计,我们可以判断:到目前为止,孙著是中国大陆地区以连横为研究主体之一的首部学术专著,也是海峡两岸有关章太炎、连横比较研究的首部学术专著。孙著是关于连横民族文化思想研究的一部潜心之作。孙著对于连横民族文化思想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有关连横的个案研究,而且也是连横与章太炎并举和并重的双子星座式和并驾齐驱式的对比研究。
  一、巧妙选取典型可比的比较对象
  作者选取的比较对象——章太炎、连横民族文化思想具典型意义和很高的可比价值。
  其一,就比较主角的自身经历而言,章太炎、连横作为海峡两岸著名学者和爱国志士的杰出代表,两人人生和学术轨迹有不少相似或相交之处。章太炎曾是“台湾旅客”,据称在台湾即与连横结识,而连横曾多次游历祖国大陆,并多次访问章太炎。章、连两家都具有悠久的反满抗清的“先世遗教”和浓厚的济困救贫的优良家风,两人都以民族意识显著、民族气节坚定而闻名,两人都精通于历史学、语言文字学、文学、新闻评论和编辑等学问。
  其二,就比较主角所处的时代氛围而言,章太炎、连横身处的时代环境和亟需解决的时代课题大体一致。两人生活年代相近,当时海内外弥漫着“弃国文”、“舍国故”、“(自)恨黄种”的气氛,民族文化危机深重,中华民族正陷于“国本”、“族本”颠覆的险境,“欲将何术拯姬姜”成为华夏每个志士仁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时代课题,两人也都因而自觉担当起“存亡继绝、补敝起废”的民族文化复兴的神圣使命。
  其三,就比较主角的故事“看点”而言,章太炎、连横民族文化思想的相关论述有“故事”、有“传奇”、有“巧合”。章太炎、连横彼此知音赏会,主演了一部风云际会的历史大剧。连横不顾牵连的风险毅然拜会被袁世凯软禁的章太炎,章太炎则欣然题诗相赠;章太炎的故居正厅名为“扶雅堂”而连横号曰“雅堂”,两人不在同年同月出生却在同年同月去世,两人生前相望于海峡两岸而身后以章太炎纪念馆、连横纪念馆的形式相逢于西湖之滨……尤其是连横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之间的嫡亲祖孙关系格外引人注目,连横所命“连战”之名可谓意味深长。
  二、科学利用丰富繁多的比较材料
  作者科学利用丰富繁多的比较材料是展现作者严谨学风的基点,也是著作撰写过程中克服的难点。
  第一步是广泛搜集用于比较的材料。作者在撰著中不只是依赖《章太炎全集》、《连雅堂先生全集》等现成的汇编资料,而是多方搜寻、收集、整理不限于“全集”的原著材料(包括著述、演说、书信、编辑或主编的期刊报纸等多种载体形式),较大程度上丰富了比较研究所需的原始文献资料。
  第二步是审慎考释搜集到的比较材料。作者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阅读、梳理、考校和阐释,充分地展现了他在文字、训诂、古籍校勘等方面良好的专业素养。作者的考释重视实证,践行“朴学”。正如某位论文评审专家指出的那样,“作者学风端正,材料扎实,对二氏之著作掌握得较为全面。立论平实,不刻意标新立异,从实实在在的材料中得出实实在在的结论,也就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三步是在审慎考释比较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论证推断。作者审慎考释比较材料是为论证推断出全书主旨服务的,主旨即作者在“结语”中所阐明的,“作为处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中国传统文人的典型代表,章太炎、连横展示了两人共性与个性兼备的生动丰富的学术姿态和生命姿态。他们两人都对于‘欲将何术拯姬姜’的时代共同课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都认为自己的济世方案深刻地切入了民众的内心和中国的历史现实处境,其中有的答案设计是和而不同、殊途同归的,体现了海峡两岸志士仁人对于时代共同课题答案设计的互动性和互补性,也体现了各自特色和价值。”这种论证推断建立在审慎考释比较材料的厚实基础之上,其结论是合情合理的。
  三、整体运用全面系统的比较方法
  海峡两岸将章太炎、连横并列起来作比较研究的成果寥寥无几,并且仅限于以单篇论文或以著作中部分章节篇幅出现的单一主题的研究,孙著则整体运用了全面系统的比较方法。
  首先,对两人民族文化思想诸多相关领域进行比较。正如茅老序言所述,“论著以两人春秋学、历史、语文、心理、伦理、舆论宣传等领域丰富的民族文化思想为经,以两人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生活地域和家庭背景等方面复杂的环境因素为纬,经纬结合,自成体系。”
  其次,对两人民族文化思想同异成因进行比较。孙著不仅比较章太炎、连横民族文化思想相同与差异之处,而且还从两人的家庭和地域环境、学术派别、哲学思想乃至本人的气质个性等角度深入探析这些同异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执著追求一种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深度研究以及一种体现因果逻辑联系的缜密完整的研究。
  再次,对民族文化思想涉及的中外文化进行比较。章太炎、连横都坚持华夏民族文化“与地球各国绝异”的独立价值观念,都彰显华夏民族文化“洋洋美德”,都拥有华夏民族文化“当为世界型范”的充分自信。两人民族文化思想都直接或间接比较了中外文化,都明示或暗示了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华夏民族文化具有无比替代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孙著将章家、连家的家族故事娓娓叙来,描绘出学术与生命气息交融的鲜活个体形象。作者参谒和描写西湖两岸的章太炎纪念馆和连横纪念馆时,读者仿佛感觉到章太炎、连横这两位老友穿越时光隧道重逢于此,而作者也与他敬佩的两位思想文化先贤相逢于此……孙著似乎从严肃的历史理性内核释放出一种奇特、真实而澎湃的激情和热情,增添了一份感性的色彩、感人的情怀和感奋的力量。
(责任编辑:UB0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1 21:15:42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00:36:34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联西老师光临指导本帖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