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瞄准高端莫盲目(话说新农村)
2017-06-11 朱 隽
分析市场需求,首先要摸清主流需求,围着这个去调结构、改产品,才能事半功倍
春耕期间,各地农民致力种植结构调整的新闻时常见诸媒体。笔者就注意到这样一个案例,在东北一个玉米产区,当周边村民都在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加快土地流转时,一位农民却逆市“增持”,将原本的30垧地扩大到100垧,而且只种玉米。理由很简单,上一年其他村民的玉米5角多钱论斤卖,他的玉米9元多钱论穗卖。尝到高端种植的甜头,想着扩大“战果”,自然有了扩大面积的心气儿。
说实话,看到这则新闻时,既惊喜于这位农民能在玉米总体行情如此不好时还能获得这么高收益,同时也对他的选择有点担忧。9元多1穗玉米,虽非天价,但这个价格也不是普通消费者愿意接受的,这样的农产品购买人群应该还比较有限。新闻中也提到,他去年的60万穗玉米中还剩2万穗没有卖出,比例虽然不大,但今年种植面积扩大后,产量预估会提升到300万穗,如果没有品牌口碑和任何认证加持,又远离高端消费需求相对旺盛的大城市,到哪儿去找如此大的市场来消化这些高端玉米?
眼下,不少地方都把瞄准高端需求作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制胜法宝,似乎上了这个道儿,结构调整就大功告成了,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也就“没跑儿”了。
但是,高端之路走起来并不轻松,笔者看到的另一则消息也证明了这一点。一位众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投身有机农业领域,纵是拿到了环境条件优越的地块,建起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取得多项国家有机认证,8年时间还是亏损了2000多万元。原因就是市场遇阻,好产品找不到好销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