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科学释放
在位于北四环外的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内,有一座充满神秘感的“天敌昆虫工厂”,还有一群整天和虫子打交道的“科学怪人”。这座总面积达300余平方米的“工厂”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繁殖和复壮肿腿蜂和花绒寄甲,而他们也是害虫天牛的致命天敌。据统计,目前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已经实现了肿腿蜂、花绒寄甲两种优势天敌昆虫的规模化生产,并在11家市属公园进行了推广示范,累计释放肿腿蜂约1000万头,花绒寄甲约100万头,将天牛危害率降至5%以下,有效控制了公园蛀干害虫的发生和危害。
现场
一根试管繁育天敌昆虫上百头
记者在“天敌昆虫工厂”中看到,这里共有4间培养室和1间饲养室,每个房间约有20平方米,培养室里空调、加湿器、湿度仪等设备一应俱全,用于繁殖天敌昆虫的试管井井有条地摆放在实验平台上,试管中一条条天敌昆虫的幼虫充满活力地来回扭动着。
“这个试管中都是肿腿蜂幼虫,肿腿蜂的成虫只有三四毫米,别看它体量不大,却是害虫天牛的优势天敌”,市园林科研院园林植保研究所所长车少臣指着试管中正在繁育的幼虫告诉记者,“一根试管繁育的肿腿蜂数量最高可达上百头。繁育出来的肿腿蜂,在低温条件下能保存3个月以上。需要消灭害虫的时候,只要取出试管内的肿腿蜂,释放到植物的树干、树枝上就可以,它们会自己寻找天牛,并在其周围或天牛身体上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后,从天牛身体上汲取营养,满足自己的生长需要。这样一来,就起到了消灭害虫的作用。”
记者在另外两间昆虫天敌接种室内看到,这里每个房间约有30平方米,分别用来培养天牛的天敌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其中在肿腿蜂专门的接种室内,技术人员把面包虫放入试管以后,再把肿腿蜂放入试管,并将管口用棉花塞紧。此后肿腿蜂会在面包虫身上产卵,一头肿腿蜂的产卵数量可达到几十粒。大概一个月时间,卵便孵化成肿腿蜂幼虫,并靠吸食面包虫身上的营养直至生长为成虫。
据介绍,这个已经建成的“天敌昆虫工厂”目前可年生产肿腿蜂200万头、花绒寄甲成虫40万和卵100万。
原理
“以虫治虫”无污染更环保
据了解,天牛作为一种蛀干类害虫,被园林界喻为“不冒烟的火灾”,天牛的幼虫隐藏在树干内,生长时会蛀蚀树干和树枝,在悄无声息中吞噬树木,使树木长势衰弱,容易被风折断。受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株树木死亡。而且由于天牛幼虫寄生在树干内部,从外表不易被发现,即便是化学药剂对于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也并不突出,而通过生物防治手段,释放的天敌昆虫可以自动寻找到天牛幼虫,通过寄生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车少臣介绍说,像这种“以虫治虫”的园林绿地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污染、对害虫选择性强、对人及环境友好。
“与传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利用自然界中的昆虫多样性及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通过在绿地内释放人工繁育的天敌昆虫等技术措施,把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从而实现‘有虫无灾’”,车少臣解释说,在城市绿地中采用“以虫治虫”、“保益控害”的生物防治方法,用环境友好型的“生物武器”替代和削减一大批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化学农药,可以大大降低对城市环境、空气、土壤、水体的污染。
以小小的肿腿蜂为例,在消灭害虫方面,肿腿蜂对于害虫天牛的幼虫绝对是一种致命型“武器”。在公园进行释放时,科研人员只要将试管中的肿腿蜂成虫放到树枝和树干上,他们就会沿着天牛蛀食的虫道钻入,并自主寻找到天牛幼虫,将产卵管刺入天牛的幼虫体内并向其分泌蜂毒,使天牛幼虫呈麻痹状态,接下来肿腿蜂产卵于天牛幼虫的体表,肿腿蜂幼虫孵化后以天牛幼虫为食,从而达到控制天牛数量的目的。
而天牛的另一个天敌花绒寄甲则擅长将卵产在天牛幼虫的附近,待孵化后爬入天牛蛀道内寻找到天牛幼虫后,随即附着在天牛幼虫的节缝间,分泌毒素将天牛幼虫麻醉并寄生在其体内取食,一周左右可将天牛幼虫食尽。
远景
自然条件下试点繁育天敌
据车少臣透露,目前本市正在研究试点植物的合理配置,通过构建和谐的生态调控模式,使天敌昆虫在自然条件下就能生存繁育。据统计,园林绿地中天敌昆虫的种类十分丰富、种类众多,初步调查就有200种以上,而且多数天敌昆虫成虫通过取食植物花粉和花蜜补充营养,可显著延长其成虫寿命,促进生殖发育。如果通过在园林绿地中合理选择与应用植物,为天敌昆虫补充营养来源,对于提高天敌昆虫的生物防治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悉,今年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专门立项研究“植物多样性的合理应用在园林害虫防治中起到的调控作用”,比如种植一片树木,容易发生某种害虫,就要考虑在其周边合理配置一些对天敌昆虫有保育功能的植物,使其在自然条件下就能够存活、繁衍,目前这项课题正处于研究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