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3|回复: 0

世界技能大赛申办形象大使王军:技能让我们“工人有力量”

发表于 2017-6-12 06:11: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流水线上,也能做创新的主人。昨日,作为世界技能大赛申办形象大使、著名“工人专家”王军接受劳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不论学历、岗位,只要勤于学习,提升技能,就能唱响新时代的“咱们工人有力量”。
  作为上海宝钢股份公司热轧厂技能专家,王军拥有国家专利188项,在宝钢一线摸爬滚打的日子里,他从一名剪刃工成长为宝钢技能专家。30多年来,王军在安全、环保、节能等领域的诸多创新成果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王军带头成立了创新工作室,成员以一线工人为主,近几年已相继培养出3名工人发明家,共获专利679项,获国内外各类创新成果奖85项,创经济效益超8亿元。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岗位实践告诉青年人,技能也能成就人生,创造巨大的价值,技能也能照亮人生路。”王军说,要让年轻人在工作岗位上创造价值和实现自身价值,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学习、创新,对岗位有贡献,同时也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技能也可以很精彩。”王军告诉记者,过去社会上有种观念,觉得当工人又苦、又累、收入低、没前途。
  “工人就不能高收入、受人尊敬、就不能高大上?”王军指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并不意味着更多工人“没前途”,而是对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化、智能化更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需要岗位技能人才,“高技能的工人,企业只会求之若渴。”
  王军告诉劳动报记者,他算过一笔账:在宝钢,如果一位工人为每公斤钢创造一厘的利润,一吨也就1元。看上去似乎并不起眼,然而坚持20多年后,以宝钢的钢年产量来计算,最终单人创造的利润竟然达到了1亿元之巨。
  “这只是一位工人,如果这样的人才有成百上千,那么企业的收获将会有多大?”王军表示,这就是工人的“力量”。
  王军指出,现在青年人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岗位上追求进步。目前,上海出台了诸多激励措施,鼓励年轻人成才,“想要有如鱼得水的感觉,首先是自身要强。勤于学习才能获得成长”。
  在王军看来,一线工人要从被动创新逐渐过渡到主动创新,将发现的“问题点”作为“改进点”,实现“创新点”,“做一名工人,应该有追求,有梦想,才能让自己做得津津有味。”(劳动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