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脱贫要“实字为先”(砥砺奋进的五年·驻村手记)
2017-06-12 魏本貌
在精准扶贫上多花时间,表面上影响了各项脱贫项目时间进度,实际上为脱贫工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在修建通往各组水泥路的施工现场,车辆来来往往,机器轰鸣热闹,留守老人们自发前来监督质量和进度。在江西寻乌县白面石村,走了几十年的烂泥路,即将变成通畅的水泥路,村民们的心里乐着呢。
不仅如此,最近县里批复同意了投入630万元的14个扶贫项目,用于改善村里薄弱的基础设施。村支书掐着手指头算,这两年投入到村里的扶贫资金约有1000万元,“以前是愁着没钱做事,现在事情多得做不完。”
尽管如此,笔者发现在大輋围、桂龙、岽下等村小组,很多贫困户还居住在破旧的土坯房内,白天进屋得开灯,下雨屋内怕漏水。而村里保障房建设、房屋维修加固等项目尚未开工。白面石村人口不足2000,拥有毛竹山林2万多亩,依靠毛竹产业脱贫致富是村民共识,却因种种原因还没有成立毛竹合作社。看着村委会门口展板上挂着的2017年脱贫时间表,能否如期完成,很多人心里打鼓。
脱贫攻坚要设定时间表,但也要结合实际,不能想提前就提前。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提前脱贫即是政绩,话虽不假,但如果脱离实际地随意提前,脱贫效果就容易掺水。某省曾提出2018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但出现了层层加码等现象。今年,国家考核评估指出该省存在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贫困人口脱贫质量不高等问题。经有关部门约谈后,该省痛定思痛、力戒“急躁症”,从方案到实干都提出确保到2020年如期脱贫摘帽,实现脱贫实效和质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