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上的丰饶会纵出骄奢之风,同样也会养出高雅之气,贾母属于后者。
在衣食住行的诸多生活细节上,贾母处处彰显着非同一般的品位。刘姥姥二进贾府时,众人随贾母畅游大观园,恍似上了一堂关于庭院家居艺术的课。贾母像一个渊博的老教授,一路走一路闲谈,句句精辟,字字珠玑。
在林黛玉的潇湘馆,她看到绿窗纱旧了,也不满意院中花木与窗纱的配色,便提点王夫人换窗纱:这个院子里又没有个桃杏树,竹子已是绿的,再糊上这绿纱真是不配。没有桃杏树,意味着缺少粉红烂漫的花朵,换上银红霞影纱,正可弥补。这真是神来之笔,在满眼翠绿中,有几帧柔柔的粉色做点缀,于幽静中又多了柔美,很符合林黛玉的气质。
在探春房中,贾母隔着纱窗看后院,说后廊檐下的梧桐不错,就是细了点。如果把纱窗看作画框,后院的风景就是一幅画,中国画构图讲究疏密与繁略,梧桐树太细,可能会留白太多,或者主宾不明,使整体观感受到影响。贾母对美的感知和鉴赏已经完全渗透在她的血液中,观景如赏画,完全是下意识地看出了美中不足。
到了宝钗的住处,众人惊诧于宝钗居室的寒素,一问方知是宝钗不喜陈设。贾母便送给宝钗四样大方素净的东西:石头盆景、纱桌屏、墨烟冻石鼎、水墨字画白绫帐子。全部以黑白色调为主,高雅而低调的风格与宝钗的脾性很搭。
贾母的艺术天分还远不止于此。
听戏。她会别出心裁地隔着水听,因为“借着水音更好听”,让乐声穿林渡水,缓冲过滤后,少了聒噪,多了纯净。
品茶。除了一早声明不喝六安茶,她还会特意询问用的是什么水,知是雨水才品了半盏,很是内行。
中秋赏月。她说:“赏月在山上最好。”便领全家到山脊上的大厅里去。的确,山顶视野开阔,无所遮挡地望月,最是阔朗明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