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1|回复: 0

让过去和今天告诉未来(艺边杂谈

发表于 2017-6-15 23:00: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让过去和今天告诉未来(艺边杂谈)
2017-06-15 闫 东


  图为《中国记忆》节目现场。
  今年,中国申遗30周年。自198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十一届会议批准中国的长城、故宫等6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2016年7月15日,中国已有50处遗产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是世界性的话题,中国有丰富的资源,成功申遗30年来,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世界瞩目,时至今日也有足够的发言权。中国的记忆也是世界的记忆,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更是世界的财富。

  历经30年的筚路蓝缕、接力前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关注文化和自然遗产,但有多少人了解当年的故事?这些年来我们又取得多少成就?未来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改变?今年的《中国记忆》将主题确定为中国申遗30年。我们回顾30年前首次申遗过程中的细节,梳理近些年来的成绩与经验,对未来的文保工作予以展望。这也是时间赋予《中国记忆》的价值。

  无论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还是泰山的申遗,都有着我们不知道的故事;无论是女考古领队许卫红和兵马俑发掘还是长城小站18年的坚持,都有着喜怒哀乐的不同表情;无论是敦煌女儿樊锦诗还是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都对那份遗产倾注了最大的心力……他们的记忆就是我们的记忆。

  从2006年国家设立“中国文化遗产日”开始,《中国记忆》便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同行十二载。《中国记忆》大概是唯一一档坚持了12年的关注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节目,每一年的选题创意都倾注了大量精力。2006年,《中国记忆》选择对古蜀国金沙遗址发掘现场进行直播。我们知道,考古发掘一般是个漫长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出大成果。然而,12年前在对金沙遗址短短几小时的直播里,我们就用镜头见证了象牙、金器、玉器等文物的出土。但直播绝不只是一场普通意义上满足观众好奇心的节目,它让我们开始深入思考应该如何保护、看待祖先们留下的这些遗存。

  再比如,2009年,《中国记忆》以京杭大运河多省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为载体,在北京设立总演播室,在浙江杭州、江苏扬州、安徽淮北、河南洛阳、山东济宁、河北沧州、天津武清、北京通州等8个运河沿线城市设立直播点。阎崇年老师坐在龙船上,徜徉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河段,娓娓道来大运河的过往;观众也沉浸在历史长河中,自然而然将历史与现今勾连起来,贴近文化遗产,感受它们的魅力。

  今年4月底,为让观众更好地体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体貌细节,我们赴西安与秦陵博物院合作使用VR(虚拟现实)技术“下坑”拍摄兵马俑。所谓“下坑”,就是跟坑里的兵马俑面对面,近距离站在一起拍摄。经历了层层递交方案、修改方案,层层审批,这一计划最终得到批复。我们面对的是老祖宗2000多年前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带着足够的敬畏去面对拍摄对象、面对工作,VR摄制组负责人人手一份详细的计划,精细到每一个镜头的运动轨迹和景别,并且提交有关专家进行评估、审核是否妥当,以确保万无一失。拍摄最终顺利结束,摄制组的专业态度也获得了专家的一致肯定。

  一个创作者对于作品把控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便是对选题的认识和解读是否深入透彻。《中国记忆》每一年的选题都是我们结合当时的政策、热点、最新考古成果,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深入挖掘与解读。《中国记忆》所记录的也许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其所表达和传递的信息必然具有当下性。无论是对各种历史资料的甄别、选择,还是对直播和录播的取舍,无论是学者嘉宾的邀请,还是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最终都落脚在今天的现实与情感里。

  对文化遗产的敬畏心,是12年来我们团队一如既往的传承。世界遗产不仅是静态、凝固的历史,它更像是在我们心里树起的一座座丰碑。希望《中国记忆》能使我们中国人深入骨髓的那些记忆与印记流动起来,释放和传播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希望《中国记忆》成为一个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让世界更多地知道中国的文化故事和文化根脉。

  (作者为中央电视台《中国记忆》总导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