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看恐龙,我们只看现在的生物,鸟类应当是从爬行动物来的,但是爬行动物里面包括这样一些不同的类型,蛇、蜥蜴、鳄鱼等等,它们和鸟中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们要找到他们中间过渡类型实际上不容易。
怎么找呢,当然要从化石里面去找,所以化石能够提供进化的很多过渡类型。这里面放了一个关系图,我们现生的动物里面,鳄鱼和鸟类的关系是最近的,但是这两种生物看上去差多远。鳄鱼中间经过了恐龙、到了始祖鸟——这是最古老的鸟类,再到了现生的鸟类,这些过渡类型,过渡的类型在中间就是化石。

我再用一个图简单地示意一下。鳄鱼和麻雀怎么来找到他们共同的祖先?我们只能到化石里面去找,就是中间这个圆圈,我们找这个树,最上面的是现生生物,下面的很多是化石。如果你把化石全扔掉的话,你确实觉得不同的生物类型之间差得太多了,但是你一旦把这个化石找到了,你会发现它的差距会越来越小。所以这个十大进展选用了鸟类的起源,因为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中国发现了大量的证据,其中一点就是长羽毛的恐龙。因为过去认为羽毛是鸟类所特有的,后来发现恐龙也能长羽毛,在中国发现了大量的像中华龙鸟、顾氏小盗龙等等。

值得一提的2009年我们的同志还发现了一个叫赫氏近鸟龙,这个种名就献给了赫胥黎——进化论一个最忠实的支持者,赫胥黎被称“达尔文的斗犬”,碰巧他又是第一个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这个科学假设的科学家。所以我觉得2009年我们把这样一个物种的名字,献给赫胥黎应该是一个最好的纪念,也是对进化论的一个支持。
其实除了长羽毛的恐龙,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鸟的化石,所以我们可以画一张谱系图出来,我们知道从中华龙鸟、近鸟龙到热河鸟等等。我们不仅知道爬行动物和鸟类之间有大量的恐龙,实际上我们还找到了更多原始的鸟类,像比始祖鸟和现代鸟类更近的这样一些过渡的化石的类型。
不仅仅生物不同门类之间存在这种过渡,实际上大家看看不同的哺乳动物,蝙蝠、鼹鼠,你会发现它们的变化很大,但是它们最基本的结构,还是来自于四肢,比如说五个手指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生命特征的变化,复杂的结构从来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进化不是无中生有的,好像今年一下突变出来一个翅膀了,不可能的,你总得找到半个翅膀,四分之一个翅膀的模样。进化修修补补特性决定了没有完美的进化。
我们再举一个化石的例子。我们耳朵里都有听小骨,听小骨要出了问题的话,我们的平衡等等是不行的。这个小骨头是哪来的呢?在我们耳朵里面的,其中有两块实际上是从爬行动物的下巴里面来的,它原来在下巴里面是干别的事,大家看到下边红色的和蓝色的这两个大的骨头,最终到了哺乳动物里面,就钻到耳朵里面去了,变成听小骨。当然我们化石里面会找到一系列过渡的类型,就是说耳朵里的骨头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它是有一个足够过渡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