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4|回复: 1

人脸识别拒黄牛,牛(经济时评)

发表于 2017-6-19 06:17: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人脸识别拒黄牛,牛(经济时评)
2017-06-19 吴 丹

  人脸识别技术能自动识别长期逗留的“黄牛”,并将其列入黑名单,使打击“黄牛”更精准高效





  说起“黄牛”,大家并不陌生:看病可能会遇上倒卖门诊号的“号贩子”,交警大队车管所附近也会有“黄牛”买分卖分……


  相关部门频频与之“短兵交接”,但“黄牛”依旧真实地出现在你我身边。往往是,你查他躲,你走他“东山再起”。


  如何才能以更高的效率打击“黄牛”?如何才能使治理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近日起,原本牛气十足的“黄牛”在深圳市龙华交警大队福南中队综合服务大厅里可要混不下去了——大厅入口立起了一排排人脸识别闸机,办事群众刷脸进门,畅通无阻,“黄牛”则会被列入黑名单,拒绝入内。


  人脸识别“黄牛”,这一技术挺新鲜!


  一来,比起人力筛查,效率更高了。综合分析闸机、摄像头采集的信息,以及预约、叫号、业务办理等数据,就能自动识别出经常出现、长期逗留的“黄牛”,并能自动将其列入黑名单,从而让“黄牛”没法进门、不敢进门,让正常的市场资源回流到群众手中。


  二来,技术面前一视同仁,人脸识别能有效避免内部人员与“黄牛”勾结,杜绝放风甚至是袒护、包庇等寻租行为。其实,“黄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总有一些“黄牛”能使“内鬼推磨”,在关键时候躲过抽查,通过内部人士拿票拿特权,损害了群众利益,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环境,让人寒了心。


  三来,网络时代的“黄牛”今非昔比,他们不再靠蹲守站点、售票处的呆板方式捞利,而是借用抢票软件等科技手段来囤积、倒卖票源。这就要求,管理部门也得学会“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运用人脸识别、实名认证、大数据筛查等新技术武装自己,对“黄牛”说不。


  刷脸识“黄牛”,只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一项小创新。时至今日,政府部门若能继续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模式,必将大大降低时间、人力成本,解决办事路上的不便,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利好,还能提升服务品质,让群众收获更加满意的政务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9 06:28:0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