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压力之下 众擎易举
——孔庄煤矿兵头将尾抓安全小记
六月份是安全生产月,是实现上半年安全生产目标的关键时期。在安全压力面前,孔庄煤矿上下严格按照公司《生产安全伤亡事故责任追究办法》和《安全生产“双42条”特别严重“三违”行为界定标准》等要求,紧紧围绕矿党委提出的“零死亡、零重伤”的“双零”目标,结合生产实际,积极行动起来,齐心协力筑牢安全生产堤坝。
王成武:压力之下 “倔”出强大
综采一队跟班队长王成武在他们队里是出了名的“倔脾气”,平时施工只要遇到困难,他当班解决不完绝不罢休。进入六月份以来,他更是经常加班延点“扎”在工作面,时刻放心不下安全。
原来,他所在的7301工作面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工作面不仅走向长、有坡度,还首次采用俯采技术进行割煤作业,采煤机无法水平进行切割煤层,俯角太大就会造成煤机液压系统漏油,从而造成煤机等设备牵引困难,大大增加了现场安全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的难度。
为了化解俯采带来的不利因素,倔强的王成武针对俯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不仅拜书为师,还上网查资料,积极与技术人员沟通揣摩,共同寻找最佳、最科学的解决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摸索和实践,他带领工友们逐渐找到了解决方法;他安排技术人员加长煤机液压系统注油口,要求煤机手按照作业规程控制好煤层层位,割煤时割平底板,尽量保持煤机不倾斜,从而确保生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他在抓安全上也毫不手软。只要和他一起干活,不管是谁违章、偷减工序、不严格按制度办事,他都不会轻易放过,并严格考核。王成武说:“作为一名跟班队长,我必须始终以保护全班工友的安全为己任,处处严字当头,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对不安全的人和事敢说敢管,以确保工友的人身安全。”
李蒙:带好队伍“闯关夺隘”
从7301工作面初采至今,综采一队班长李蒙硬是率班组过了十余条大小不一的断层,有的最大落差达十几米。六月份,“闯关”还在持续。“断层多,我们要想办法克服,不仅要把工程质量提上去,更要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李蒙在井下班前会上的讲话铿锵有力。
频繁过断层,环境虽然非常艰苦,但是班组成员却没有丝毫畏惧。为确保过断层期间的安全,他带领工友们认真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加强现场管理监管,对暴露的岩石段根据岩石软硬程度的不同采用煤机直接破岩、放震动炮等方法推采过断层;为了加强顶板管理,李蒙带领工友们肩并肩站在湿滑而又狭窄的斜坡上,齐喝号子铺联网;为了及时清理冒落的碎矸石,他埋头蹲在淤煤上一锹一锹清理着碎石。一个班下来,他的手掌勒出了印子,肩膀都磨得红肿红肿的,脸上也沾满了黑黑的油汗……对于李蒙而言,已经司空见惯。他表示说,“作为一名班长,要对全班的安全负责,不能怕磨破嘴、跑断腿、得罪人,坚持做到心细、眼尖、手勤。”
胡友成:做一颗牢固的“道钉”
“现在从公司到矿上,对安全工作的要求很高,工作压力很大。”胡友成说,“现在正值安全生产月,我更应该按照‘双零’要求干好本职工作。”
胡友成是该矿运输科综合管理组班长,现在主要负责采掘区队井下各施工地点轨道质量、电机车完好、绞车的隐患排查管理工作。20多年运输管理工作,也使他养成了“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多问一句”良好作业习惯。胡友成发现,在轨道铺设管理上,不仅仅是力气活儿,而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种。钉道、布道、轨道养护,项项有学问,样样有规章。为了解决轨道拿弯、道岔定位铺设、车场定位铺设以及因环境、空间制约造成的各种疑难问题,胡友成细心掌握铺设各种轨型工艺和数据,在实践中积累处理各种技术问题的方法,坚持学中干干中学,逐渐成为了运输科在轨道质量管理方面的技术尖子。
同时,他每天都要挤出一至两个小时用于学习,善于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他常用的专业书籍里满是各种各样的标注和文字说明,就这样在井上学习理论,在井下实践操作,一遍遍地揣摩,一次次地练习,操作和维护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凭着一股韧劲,从工人到班长,一步一个脚印,像一颗不松动的“道钉”,默默坚守在万米运输线上。
李相忠:用“技改”守护“大动脉” 
随着矿井设备更新换代快。运输科机电队长李相忠和同事们瞄准装备技术和工艺难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技改工作。他表示说,“要想守好运输‘大动脉’,就必须通过不断地技术改造,不断地创新思维,才能解决工作中的棘手问题。”
五月中旬,为了避免杨絮随风进入井筒,集聚造成外因火灾和影响职工身体健康,李相忠随机组织工友,围绕治理井筒杨絮混入展开研究,他不停地反复琢磨和实践,最终利用喷雾降尘的原理,在井口进风处安装了喷雾管路,通过持续加压喷雾,对进风流中的杨棉进行阻拦,减少杨棉的混入。一次工作中,他发现运输绞车没有防护装置,职工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事故。经过他的改进,成功为绞车安装了防护装置,相当于上了“双保险”。他还带领工友们研制了“回柱绞车防咬绳装置”、“斜巷运行警示装置”等新技术。
除了解决局部性、单个性的的难题,李相忠还热衷于小发明、小革新。比如,他还比照钻头夹模型,自行改造了矿用电瓶钻,他将电瓶钻冲击钻头柄割、焊,变为普通钻头。经过他这一创新,维修工下井钻眼再也不需携带电缆、变压器等器械,大大减轻了工作负担而又满足的防爆效果。(大屯煤电公司 孔庄煤矿宣传科 邹士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