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8|回复: 1

[转贴] 旧时乡村的扁担

发表于 2017-6-21 14:44: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福建石油分公司  何银基

    旧时乡村的生活重担是用肩膀挑出来的,一切货物的搬运,都以肩挑为主。扁担是连接肩膀和货物的工具,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生产和生活工具。闲暇时,它总是和锄头等静静地在墙角挂着或靠着,不显山不露水,不占地也无须任何保养,却随时准备听从主人的使唤。

    过去家乡道路崎岖,没有马车,没有驴车,甚至连板车也极为少见,扁担成为主要的搬运工具。家乡的扁担都是竹制的,用劈开的竹子削成中间稍宽、两头稍窄的条状,再把两端用火烧成向上翘起的钩形,以便在挑货物时不滑落。一根好的扁担,主要取决于竹子的质量,越老的竹子、越靠近竹子根部的部分做成的扁担就牢固,所能承载的重量就越重。竹子不仅韧度强,而且有弹性,两头挑着重物时走起来一颤一颤地上下晃动,减轻了肩膀的压力;竹子的表面非常光滑,只要把竹节削平,在换肩时转换自如。扁担用久了,面上像用久的竹凉席一样油光水滑,泛着一种亮光,透着老日子的劲道,也透着老竹子的韧性。那是扁担和肩膀反复摩擦得来的,不仅渗进主人的汗水,也渗进主人的体温。它挑过多少货物,和主人的肩膀有过多少次的亲密接触,是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

    挑担子和使锄头一样,都是力气活,却不是有力气就能胜任的。在影视作品里,演员最容易在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动作里穿帮。不管演员怎样人高马大,也不管演技如何高超,挑担子和使锄头是没办法表演的。我们经常在现在的影视作品里看到演员在做这两个动作时出了洋相,凡是乡村的农人一眼就看出了破绽,那哪像干活人的样子。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里,一般没有这样的问题,因为演员要表演一个角色,都要经过扎实的生活体验。乡村农人挑担子是经过长时间磨炼的,他们的扁担在肩膀上一般是斜成三四十度的,这样既增加肌肉的承压面积,又能够让开前方的视线,还容易保持平衡,做到人担一体,担随人动,步子迈得开、走得稳。在农忙季节,许多挑担子的连成一串,在狭窄的田埂间,在泥泞的山道上,在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里,一个个健步如飞,肩上的扁担晃悠悠的,前后两个筐子随着身姿一起舞动,既稳重协调又灵动和美,这是农人最美妙的舞蹈。

    扁担和锄头一样,是农人标配的武器。过去,我家里总有三四把大小宽窄不一的扁担,挑重的担子用大而宽的,挑轻的担子用小而窄的。新买的扁担,父亲总是用刨刀把扁担的边缘刨得非常圆润,用砂纸把竹节磨得非常光滑。播种时,用扁担挑着种子下地播种,扁担承载着希望;田管时,用扁担挑着水肥给庄稼浇水、施肥,扁担承载着责任;收获时,用扁担挑回所有的果实,扁担承载着喜悦。在乡村的生活中,也离不开扁担。到水井里挑水,需要扁担;到集市里买卖货物,需要扁担;走亲访友带孩子、送礼品,需要扁担……

    扁担一生的使命就是默默地负重。上小学时,就有《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至今让人不能忘怀。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在这里,扁担挑着的是一个军队最高领导人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的情怀,挑着的不单是一个家庭的生活,而是挑着一个国家新生的曙光。可以说,是扁担挑着整个乡村社会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现在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扁担已渐渐开始走向功成身退的阶段。

    扁担,极为简单,却又极为不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6:23:49 | 查看全部
欢迎老师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