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2|回复: 0

“618”和“双11”该如何竞争?

发表于 2017-6-21 17:27: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618”和“双11”该如何竞争?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记者 赵昂 2017-06-21
刚刚过去的父亲节,很多人都记住了一个数字:“618”。“618”最早是京东的店庆日,后来衍生成了促销节,根据京东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18日24时,自6月1日起累计的下单金额达1199亿元。
当然,既然有节日被创造出来,大家跟风蹭热闹也无可厚非,各大主流电商平台也在“618”推出了相应活动,与此同时,不少实体商家也选择在这个时间段促销。
一时间,“618”风头无两,很多人将它与年底的“双11”相对比。那么,“618”和“双11”之间有何异同,“618”和“双11”之间又是怎样的竞争关系?
京东选择6月18日搞促销,是因为其是在1998年6月18日在北京中关村创办的。当时的中关村,电子产品商家云集在大学周边,京东也是经营电子产品起家。每年的六七月份,正是电子产品的销售旺季,因为,高考结束后,大学新生往往要采购电脑、手机等。
天猫最初的大本营是在杭州,东南沿海地区纺织业发达,正因如此,天猫在服饰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深秋初冬,正是服装业的销售旺季,因为,此时秋装下架促销,冬装上市,很多消费者还会为新年添置衣服。
也就是说,京东选择在6月“造节”,天猫选择11月“造节”,与其经营侧重点是有关系的。从这次“618”促销之战的“站队”也能看出,3C类品牌,即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大多选择京东,而服饰品牌则倾向于天猫。
作为一个消费者,6月份买了新手机,不妨碍11月去买新衣服。与其说是不同电商平台在争夺消费者,不如说是在竞争各自的经营模式。事实上,人们对比“618”和“双11”,也是在对比京东和天猫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2016年,我国B2C市场,天猫市场份额占比达到了57.7%,京东占比25.4%位居第二,两家占比合计超过八成。排名第三的唯品会,份额仅有3.7%。换言之,当下电商市场,新生企业即便有更好的经营理念和服务品质,也很难在市场中分到多少羹,不论是从包括物流在内的其它行业跨界进入电商,还是生产企业自办电商,亦或是新进创业者。
但是,这两家“大户”的经营模式却有很大不同,不论是物流方面还是自营方面。电商平台是否自营,是否自办物流,各有利弊,尽管业界讨论热烈,但这些并不是当下电商平台需要直面的真正问题。电商平台需要正视的问题是,处理好与产业链上其它企业的关系,包括生产、物流等企业,这个关系,既关乎商品质量和品牌效果,也关乎消费者体验度。
不论是“618”还是“双11”,不同电商平台之间、电商平台与实体商家之间,归根结蒂,打的往往是最传统的价格战,大部分的广告噱头,都集中在价格上,而非消费体验。不断压低商品零售价,就意味着商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企业,从中分得的利润就更低了,而这些企业又不能脱离电商巨头另寻他路。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意识,增强消费者体验度又从何谈起?
2016年,我国网上零售市场规模达4.97万亿元,但就在同一年,中国游客在海外购物消费2610亿美元。要知道,在瑞士的专卖店里,一块名牌手表为包括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企业带来的利润,不见得会比一车皮低价服装少。
电商平台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本来的作用是搭桥,通过信息的便捷化减少流通和交易成本。正因如此,电商平台应当更多考虑如何服务好上游的企业和下游的消费者,而不是将这样的联系纽带垄断化,在全产业链上都试图“赢家通吃”。
如果有一天,不论是在“618”还是“双11”,还是什么新的被发明出来的“节日”,不同电商平台之间比拼的不再是炫目的销售数字,而是消费者的体验感和满意度,那么,电商行业将与今天大不一样,更为优质的电商运营模式,也将随之孕育而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