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智能摄像头如何保安全
来源:工人日报
欧 阳 2017-06-21
6月1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一则警示,对很多家中安装了智能摄像头的人来说,显然是条坏消息:根据官方资料,对40批次的市场采集样品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32批次样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抽查的智能摄像头有80%存在安全隐患。
而媒体的报道更不乐观。据称出于安全防护在家中安装摄像头很可能不是您自己独自享有的,您以为的“一对一监控”或许已经变成了共享的“直播”,甚至智能摄像头用户信息交易也俨然壮大成了一门产业。报道指,用少量的费用就可以轻易买到大量的IP地址,配上被破解的登录名、密码以及相应软件后,许多家庭(企业)智能摄像头都能轻松侵入。
智能摄像头(系统)通常是指通过无线网络,再配合移动终端(比如手机),就可以远程查看镜头监控视频,并能进行语音通话的智能可视系统,可以远程遥控镜头转动和通过网络分享内容。这就意味着,只要安装了智能摄像设备,无论是家里还是生产、办公场所,如果不速之客有心,就能够随性观赏或者是探查镜头所视场景的实况影音。
显然,出于安全目的装备的智能摄像系统,尴尬地成了不安全的“陷阱”。何以如此呢?
我们当然可以苛责生产方,很明显的,厂家对安全问题的考量并不细致周详。也可以检查审视自己缺失安防意识,“懒惰”地不去改动出厂设置的弱口令和密码,致使“敌人”轻而易举地入侵……
诚然,这些说法都有道理,理由我们还可以排列很多。遗憾的是,厂商似乎也没理由增加成本去琢磨“密钥”的安全问题,原因很简单:没有强制性的规则要求,寄望利益追逐者有自觉的道义行为是不现实的。而说到“密钥”问题,且不去估算整不明白“密钥”、不知道改密码的人众是否依旧庞大,实际上如若贼真惦记上,破解密码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可见,关于安全,根儿上的问题不是这些表面的细枝末叶,本质而言,摄像头安全隐患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新问题:我们缺乏一般化的通用原则,或者说法律强制的安全保护规则并不完善。
简单说,我们不可能对每种商品采取检查核准的措施,但如果有强制的安全规则要求,厂家必然会在安防方面严谨用心,至少在告知方面会有强化。现实中,安全气囊之于汽车的强制要求就是很好的例证。而强制的规则惩戒必定会抑制“贼人”的欲望。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主动作为的滞后同样是因为缺失刚性的原则要求,仅凭自我修道,“公而忘私”不大可能成为大多数人的形象。否则,智能摄像设备初入市场、家庭之时,就应该有及时的“样品采集和检测”,就不可能出现智能摄像头盛行多时后还有80%隐患产品的情形。当下的非法侵入他人摄像头事件,实质上也是此类根由使然。众所周知,网络和终端的智能化形成了广袤的灰色空间,由于缺少一般性的强制安全规则,灰色区域并不只有“摄像头事件”,私人信息交易等也是因此才野蛮生长成了巨大的利益链条。
反过来,假如我们有规则及时跟进的意识,相应的制度就会在发展变动中完善,那些贪婪的利益攫取行为就会受到震慑,个案就不会发展成轰动事件。
如今网络以及关联网络的产品日益介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劝诫消费者提高安全意识固然有益,然而即便是专家也很难成为通才,尤其是在设备智能化、网络化的进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教训几乎都是消费者无从判断的。从这个角度上看,发展进程中更需要规则,需要强制开发者、生产商这些专门人士和机构自律的强制约束,需要他们负责任地宣传和告诫。
只有法规,才能抑制欲望驱使的非法行为,才能培养共同遵守、维护的安全意识,才能在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智能时代建构起良好的秩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