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机接口是一种全新的输入输出方式,其应用将横跨数个行业领域。脑机接口操作系统也极有可能成为继Windows(电脑操作系统代表)、iOS(手机操作系统代表)、Alexa(语音操作系统代表)之后又一大人机交互系统。
狭义的市场规模:单纯从脑机接口设备(EEG/EMG)的维度来看,市场规模在5年内将达到25亿美元。
广义的市场规模:从脑机接口将深度影响的数个科技领域来看,市场规模在5年内将达到数千亿美元,其中包括:ADHD脑机接口反馈治疗 460亿美元,大脑检测系统 120亿美元,教育科技 2500亿美元,游戏产业 1200亿美元。(数据来自于第三方根据近两年市场规模从而对5年内做的推算)
试想,未来用脑机接口技术来打《王者荣耀》是不是会很像《阿凡达》里的意念控制情节呢?
脑机接口商业化影响因素

Source: Allied Market Research
根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报告,2014年,影响脑机接口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专业知识的缺乏与否以及道德问题。他们也推测,到2020年,人们将更容易接受此项技术,道德问题将降低,但随之带来的会是网络安全威胁将导致的意识信息泄漏和大脑被黑的危险。从医疗健康行业来看,随着人类绝症的治愈被逐一实现,神经疾病将成为未来医疗行业的最大问题,脑紊乱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另外,政府资助、组件的小型化、游戏产业的扩张也都会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脑机接口的投资分析
民间资本入局脑机接口大事记:
2001年,John Donoghue与布朗大学的研究组织共同成立Cyberkinetics,研发脑机接口植入型系统BrainGate。
2009年,日本本田投资的研究中心展示脑机接口项目成果,打开了脑机接口从科研项目到市场化的大门。
2016年,Braintree创始人Bryan Johnson个人投资1亿美元成立脑机接口公司Kernel,目前正在研究提高人类记忆力的脑机接口产品。
2017年底,盛大集团董事长陈天桥及夫人向加州理工学院捐赠1.5亿美元成立脑科学研究中心。
2017年3月,Elon Musk宣布投资成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
2017年4月,Facebook宣布“意念打字”项目。扎克伯格投入大量资本及人才建立脑机接口技术团队。
政府投入,各国政府的“脑计划”:
美国:1989年率先提出全国性的脑科学计划,并把本世纪最后10年命名为“脑的10年”。白宫于2013年4月提出被认为可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的“脑计划” ,旨在探索人类大脑工作机制、绘制脑活动全图、推动神经科学研究、针对目前无法治愈的大脑疾病开发新疗法。美国政府公布“脑计划(US BRAIN Initiative)”启动资金逾1亿美元,后经调整,计划未来12年间共投入45亿美元。
欧盟:1991年欧洲出台“欧洲脑10年”计划。2013年1月,欧盟委员会宣布人脑工程入选“未来新兴旗舰技术项目”,并设立专项研发计划“人类大脑计划(HBP)”,可在未来10年内(2013年至2023年)获得10亿欧元经费。该项目集合了来自不同领域的400多名研究人员。
日本:1996年,日本制定为期20年的“脑科学时代”计划,计划每年投资1000亿日元,总投资达到2万亿日元。2014年9月,日本科学省也宣布了自己“脑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和组织模式。日本“脑计划”侧重于医学领域,主要是以狨猴大脑为模型加快对人类大脑疾病如老年性痴呆和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日本政府2015年关于“脑计划”的预算约64亿日元(约合6375万美元)。
中国:“脑科学和类脑研究”已被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和工程项目。中科院于今年初成立包含20个院所80个精英实验室的脑科学和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对“中国脑计划”,各领域科学家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布局建议:即以研究脑认知的神经原理为“主体”,研发脑重大疾病诊治新手段和脑机智能新技术为“两翼”。目标是在未来15年内,在脑科学、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三个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经粗略估算,我国对该领域的主要经费投入,从2010年的每年约3.48亿,增长到2013年的每年近5亿元人民币。
脑机接口行业分布
全球10大最受关注脑机接口公司

根据公司技术、团队/合作伙伴、发展计划、产品、融资情况这五个维度,评出了世界十大最受关注脑机接口公司。
其中,Neuralink和Kernel专注于脑科学应用,瞄准了人类智能(HI)这一方向。这两家再加上专注医疗健康的BrainGate,在脑电信号采集上都采用的是侵入式技术,其余7家均采用非侵入式技术。
在非侵入式的7家中,g·tec、BrainMaster这两家专注于研发高精度的脑电测量设备,产品是针对临床和科研级别的。
而非侵入式中剩余5家更偏向于消费级脑机接口产品。其中,NeuroSky、InteraXon(Muse)和Emotiv主要在做针对于冥想、游戏等需求的移动可穿戴EEG设备,这些公司往往也有配套的APP和SDK提供给用户和开发者。而在瑞士的MindMaze则致力于将VR/AR和脑机接口结合,切入医疗健康和游戏这两大领域。而位于波士顿的BrainCo则最先从教育领域切入,同时也涉足医疗及游戏领域。
Top10最受关注脑机接口公司中,有7家来自美国,另外3家分别来自瑞士、加拿大、奥地利,融资情况和简介见下图:

脑机接口科研力量分布
根据全球各大科研院所在脑机接口领域研究成果产出量及影响力,我们选出了这20家科研院所,供你参考学习:

当然,除了这20大科研院所外,还有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及Facebook的Building 8等神秘课题组在从事脑机接口方面的研究。
脑机接口学科地图
最后,对于不愿错过人工智能之后又一大风口的人来说,如何能够快速入门?在此,我们描绘了脑机接口的学科地图。在这个典型的跨学科领域里,理科生、工科生、医学生、文科生都将找到自己的切入点。

脑机接口未来展望
目前,主流的消费级脑机接口研究主要运用非侵入式的脑电技术,尽管相对侵入式技术容易实现,但成本依然很高。不过,随着人才、资本的大量涌入,非侵入式脑电技术势必将往小型化、便携化、可穿戴化及简单易用化发展。
而对于侵入式技术,在未来如果能解决人体排异反应及颅骨向外传输信息会减损这两大问题,电脑将会对人的思维意识实时准确识别。这一方面将有助于电脑更加了解人类大脑活动特征,以指导电脑更好的模仿人脑;另一方面可以让电脑更好的与人协同工作。
当然,站在Elon Musk的立场,他所担心的是人类将遭受AI的威胁,我们需要让脑机接口扮演一种大脑与机器连接的媒介,以保证未来人类能与AI对抗。而在这整个发展道路上,不可忽视的“超强人类”、“半机械人”、“意识上传实现人类永生”等话题将成为全人类共同需要面对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