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4|回复: 0

一个眼科专家的“针之问”:“小小一根眼科缝针都要进口”

发表于 2017-6-26 15:40: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角膜移植需要在眼睛上缝针,一般最少需要缝12针,用进口针,一针缝完,用国产针,缝几下针就不能用了,一次缝合要换几根针。”6月20日,在正在召开的北京市党代会上,我国知名眼科专家、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魏文斌感慨,我国作为一个医疗大国和制造业大国,一根小小的缝针都还需要进口。
  角膜移植手术是异体移植效果最好的一种手术,也是很多人看到光明的希望。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移植上去的角膜要用极细的针线沿着角膜缝一圈针。
  对已经从业30多年,做过无数次手术的魏文斌而言,在眼睛这个方寸之地缝针,不存在什么技术困难,有问题的不是握针的手,而是手拿的针。
  “过去国内生产的缝线比进口的粗,这几年进步明显,但针还是不行。一针下去还好,几针下去,针就不快了,会导致穿口变大,结疤变大,影响治疗的效果。”魏文斌说,和从欧洲、美国等地进口的针相比,在制作工艺和材料品质上,国产针还有不小差距。
  小小一根缝针微不足道,但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也提示了创新努力的方向。
  魏文斌表示,实事求是地说,国产针和进口针手术中他都用过,现在的国产针和十几年前相比进步明显,“以前国产针针大线粗,但做眼部手术,显然针越细留下的针眼越小越好,现在在针的大小粗细上国内外几乎没有差别,但锐度和持久性国产针还比不上国外。”
  “因此,虽然国产针一根只要三四十元,而进口针需要上百元,但由于用国产针一场手术的用量是进口针的几倍,算下来国产针在成本上也没有明显优势。”魏文斌说。
  在医疗领域,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不少进口医疗器械和设备价格高,给患者带来相对沉重的负担,但反过来,相对价格更低的国产设备器械却由于种种问题,还难以竞争。
  医学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卫计委党组书记方来英建议,一方面需要给国产设备提供空间,让他们更好发展,同时也要改善现有的科研体系,把一线的医疗需求和基础科研创新结合起来。(新华社记者 乌梦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