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油服分公司 李敏
情从胃起,一往而深。人与城市山川的牵绊,用食物来相串。
--题记
大学时候选修过一门课叫《饮食文化》,每次课堂上老师都会照例播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对于没有时间吃晚饭就着急来上课的我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面对那些色味俱佳的食物,尽管隔着屏幕自己都能垂涎欲滴,整节课都是淌着口水坚持下来的。
歌手满文军在《望乡》里面这样唱:“夕阳河边走,举目望苍穹,渺渺炊烟飘来的思乡愁...欲知故乡亲人是否安康,捧一盏乡酒陪伴着你哟...”说起家乡,我们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其中最多的便是那时刻牵动味蕾的家乡的味道。
幼儿园的时候,因为体弱多病,所以基本上是一天上学三天休息,看病打针吃药更是家常便饭,这样下来胃口更是不好,吃饭便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母亲总是变着法地准备各种食材,对我更是循循善诱,生怕我因为营养不良影响发育。
读小学时,因为家离学校还有一定距离,偏偏自己又是一个勤奋上进的好学生,为了节省我往返上学路上的时间,更是怕我又不好好吃饭,母亲总是估摸着我放学的时间,提前把饭盛好晾凉,以便我回家可以一口气如饮凉水一般将它迅速解决,然后就可以一手拿着水一手拿着提前准备好的干粮返回学校。
步入中学,可能是因为青春期,身体开始发育,我的胃口渐渐变大,饭量增加了不少。每次下课总是飞奔出教室,尽管食堂的饭菜没有任何油水,可依然阻挡不了我要“消灭”它们的热情。当吃完一个包子一碗炒饭还准备再来一个馒头的时候,同学讶异的表情让我觉得无比满足,他应该没有见过这么能吃的女生吧。理所应当,一个学期下来我终于成了一个胖子,一个体重超过班上个别男生的胖子。
大学期间,渐渐醒悟了过来,开始减肥,可因为来到的是“吃货天堂”的四川,这导致我打开这个城市的方式必然不对。烧烤、火锅、麻辣烫、冒菜、钵钵鸡等等,它们总是在挑逗着无辣不欢的我,每次吃完这些,整个人都神清气爽。可渐渐的,我的表现却应了最近网上流行的那句“嘴上说的不要,身体却很诚实”,每当饿得饥肠辘辘的时候,脑子里首先想到的还是母亲做的油泼面,父亲最拿手的扯面,还有肉夹馍凉皮米皮面皮饸饹牛筋面哨子面酸汤面蒸饺水饺包子花卷馒头猫耳朵煎饼菜盒子卷饼烧饼锅盔……越饿越想,越想越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曾经带几个四川朋友去西安玩,每顿饭都尽量吃麻的辣的重口味的,每次都尽量给他们点米饭。可是过了两天之后,他们纷纷问我,哪里有比较地道的川菜馆,只要有回锅肉盐煎肉鱼香肉丝就行,不奢求其他的。那天我特别想不通,那些有啥好吃的,又油又辣,难道羊肉泡馍不好吃?肉夹馍不好吃?凉皮也不好吃?
但后来也就理解了,那是他们从小到大吃习惯了的食物,吃习惯了的,也就是最好吃的食物,虽然那个你吃习惯了的食物,有时候你也会厌倦,但是几天不吃,就会特别想念。就像我,依然热爱火锅麻辣烫,可心底里还是最喜欢家乡的面食。这种感觉,根深蒂固,只因你的胃不可背叛。用《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总结就是:“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昨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你的胃会告诉你哪里有你最爱吃的,而你最爱吃的,告诉你哪里是你的故乡。召唤我乡愁的不是别的,而是我的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