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自: 中国老年报
按照山西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的安排部署,山西省广大离退休干部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政治、经验、威望优势,创新脱贫路径,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产业扶贫 开发特色项目
实现脱贫致富,归根到底要靠产业支撑。离退休干部围绕特色产业发挥智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阳城县退休干部卢祥伟连续15年包村扶贫,结合各村特点,在芹池镇吕家河村带头搞养殖,形成了孵养小鸡、饲料生产、鸡粪加工、鸡蛋出售一条龙生产线,并在凤城镇尹庄村创立农民工创业园区,铸造厂、食用菌厂、砖厂、钢瓦厂、玻璃厂等商户闻讯而来、争相预定商铺。
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开发生态休闲和文化旅游项目。太原市委办公厅退休干部臧玉生在阳曲县黄寨镇上安村创办了青草坡乡村旅游区,累计投资1500万元,建设完成4处特色园区,同时为村里硬化街道,实施绿化美化改造,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打造成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15年,上安村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人均收入7182元,贫困人口由原来的49户143人减少到目前的5户15人。
“造血”扶贫 提高发展能力
结合自身经验优势,离退休干部在农村开展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积极脱贫的“造血”能力。代县退休干部王涌、高凤兰夫妇2009年创办雁绣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挖掘、整理雁绣传统工艺,免费培训当地贫困妇女,并帮助她们免费代销绣品。截至目前,雁绣坊已举办培训班80余期,培训学员近5000人次,绣品远销全国各地。
晋城市退休干部、市蜂业协会会长田志勤,在全市组建了90多个蜂业专业合作社,指导蜂农3200多人次。为了让更多蜂农学到科学、先进的养殖技术,田志勤提出协会培训工作重心三下移,即培训地点下移、培训对象下移、组织方式下移,通过技术指导,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
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张述英,退休后加入老科协。17年来,她应邀为9个市、60多个县、100多个乡镇的贫困农民举办技术培训120余场,并通过广播电台向全省农民进行授课,现场连线解答听众提出的问题。
生态扶贫 实现增产增收
省委书记骆惠宁在忻州、吕梁驻村调研时强调,“实施生态扶贫是解决深度贫困,实现我省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岢岚县农业系统100多名离退休干部在党总支书记张文瀚的带领下,发扬南泥湾精神,把支部建在花果山上,坚持每年上山义务植树,引进新树种20多个,种植苗圃30多亩,并规划建造了长寿林、成长林等。从2006年至今,老同志们绿化荒山500多亩,培育果蔬大棚6个,通过当地村委会,无偿承包给4户贫困户种植,义务为周边贫困户提供种植、养殖技术支持。
兴县退休干部高华处从2001年起承包蔡家崖乡碾子村4800亩荒沟,把昔日的乱石沟变成了遍地绿树、浓荫蔽日的生态园。他还帮助五保户、残疾户、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无偿为他们提供核桃、红枣、松柏、杨柳等各种苗木10万余株,价值3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