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著名指挥家严良堃近日逝世
“黄河”情 赤子心
2017-06-28 王 珏 李素利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26日,在著名指挥家严良堃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这首歌曲再次响起。这一次,严老先生的学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送先生最后一程。6月18日,94岁的严良堃因病去世。
自1938年严良堃参加“孩子剧团”开始其指挥生涯算起,他与“指挥”结下了长达70余年的难舍情缘。从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学生到中央歌舞团指挥,从在苏联攻读研究生到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团长、艺术顾问,他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
新中国成立后,他是第一批指派留学苏联的合唱指挥,确立了《黄河大合唱》的现行通用版本,第一个指挥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及莫扎特的《安魂曲》……“在艺术实践中,他一直把握时代的脉搏,并推动中国的合唱艺术与国际的交流。” 在遗体告别现场,坐着轮椅前来的著名指挥家杨鸿年,回忆起相识数十载的老朋友,悲痛难已。
严良堃还积极普及合唱艺术,经常赴全国各大城市和高校讲座并指挥业余合唱团。91岁时还到国家大剧院教学并执棒。“严先生做了中国近代音乐发展中最重要的工作,包括《黄河大合唱》以及近现代进步的声乐作品合唱作品的挖掘整理、演出诠释。”指挥家邵恩说。
严良堃少年时就师从冼星海学习指挥,参加抗日救亡歌咏活动。15岁宣传抗日,17岁指挥《黄河大合唱》,他一生指挥这部名曲已逾千场,对《黄河大合唱》的深刻理解与艺术演绎也成为经典。身边人回忆,严良堃常说,他是人民的一员,永远忘不了老一辈艺术家的教诲。冼星海曾教导他要把自己所学的一切献给民族,要将音乐和民族的解放大业、国家前途系在一起。
“父亲时刻以普通革命文艺工作者的要求规范自己”,严良堃的二女儿张援说,“父亲说,后事一切从简,希望把骨灰撒到大地上,撒进家乡长江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