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将刚才的四面镜子扩展到八面,那就可以看到在小熊猫的这块空间已经完全被孤立起来了,这块空间你是完全看不到的。但是这要求的是观察者在你的左手方或者右手方,就是对两个方向你达到了隐身的效果,那如何才能在所有的方向达到隐身呢?

完美隐身的要求对科学家们的挑战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原理上必须摒弃刚才所说的,光用直线来描述这样一个几何光学的概念,需要充分考虑光的波动性。
因为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光线都是电磁波,也就是电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个周期的运动,在考虑了所有这些因素之后,经过了很多的努力可以实现如仿真动画所示的效果,红色和蓝色的条纹,表示的是电磁波的波峰和波谷,所以一束波从左边传来,从右边出去,但对中间这个隐身衣包围的区域,它是完全侦查不到的,可以说是达到了完美的隐身效果。
可惜它只对一个频率点工作,而且在几何尺寸上需要比隐身物体本身大很多。

隐身飞机的新材料
隐形飞机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微波段的雷达探测,微波就是微波炉或者手机所用的波段,雷达侦查的原理是从不同的方向往空间发出电磁波。
这时候如果来了一架民航飞机,那一定会有部分的电磁波是往原路反射的,然后会被刚才的这个雷达探测到,就知道在多高的高空、多快的速度有一架飞机正在飞行。
那如果现在敌方来了一架侦察机,它是一架隐形的飞机,隐形飞机的外表形状和涂层都是经过严密的设计,它的反射波绝对不会沿着原路返回,它会被吸收掉一部分,然后反射的部分往其他的方向去了,所以对这一个雷达来说,它确实是隐形了。
如果在四面八方、天上地下、山上都放上这样的雷达,成为一个雷达网络,并且他们之间协同工作,那么现在是没有一个技术能够让一架飞机真正在天空中消失的,于是陆凌参与研发了一种隐身材料。
这种由浙江大学叶德信教授负责设计的新型人造材料,可以是任意大小和形状,可以是飞机,也可以是坦克、或者一个建筑,但是无论怎样,电磁波都会完美地穿透它继续前行,不发生任何的改变。
更难能可贵的一点,在实验上它也非常容易实现,因为它所需要的材料就两种,一种是铜,一种是常见的塑料,当然这里的细节的结构和连接方式都是非常仔细设计过的。

这是完全敞开的一个设计,隐身材料不但在军事上会有很大的潜在应用前景,其实也跟每一位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大家总是抱怨这里网络的信号不好、手机的信号不好,或者说家里装了一个新的无线路由器,在路由器附近上网的速度非常快,到其他房间、其他角落,信号就很弱上不了网,或者说当你一边打着手机一边走进电梯的时候,这个信号会断,这些都是因为同一个问题。
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建筑的墙体,或者说铸造这个电梯的这个金属材料,都不是隐身材料,它都会强烈的散射、或者阻拦电磁波的传播。
所以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用这样的一个复合材料做成我们的建筑或者电梯的材料,那么在我们的生活空间里面就不需要这么多的路由器,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信号发射塔,就能更有效更节能的通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