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3|回复: 1

孩子的游戏 非“儿戏”(民生·民声)

发表于 2017-6-30 12:39: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孩子的游戏 非“儿戏”(民生·民声)
2017-06-30 曲哲涵

  游戏对孩子们来说是“刚需”,正是因为社会、学校和家长疏于设计、提供优质“游戏”,才导致商家肆意售卖各种毫无“营养”可言、充斥“毒素”的电子游戏,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一个时代的儿童游戏文化造就一代人的精神品质,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游戏,需要引起全社会关注





  近日,有关“牙签弩”等危险玩具通过电商热卖、危害青少年人身安全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小小“牙签弩”只有巴掌大,却能将牙签作为“箭”连发,刺穿气球、纸盒等乃至石膏板,威力之大令人咋舌。如果这“箭”射到孩子身上,后果不堪设想。


  经媒体曝光后,电商们已经将“牙签弩”下架,但类似的“袖珍小暗器”“整蛊小玩具”“高能火拉炮”等还在网上大行其道。有店家直接挂靠时下热卖的网络游戏,叫卖“王者荣耀系列弓箭”……儿童玩具竟暗藏杀机,成了“兵器总动员”,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不过,更令人忧心的,是危险玩具所暴露出的“儿童游戏”发展不良问题。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没有游戏的童年不是完整的童年,甚至会引致有缺憾的人生。西方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特别强调,一个人的人格是由幼年的经验所决定的,正处于人格塑造过程当中的孩子,需要在游戏活动中开发智力和运动能力,锻炼意志、养成乐群开朗的阳光心态。


  回想30年前,孩子们没啥电子产品可玩,却能在游戏中体验快乐。无论是幼儿园小朋友的“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还是小学阶段的“跳房子”“跳皮筋”“闯关”“捉人”,都是不需要什么道具、无需花费的群体游戏,一大群孩子玩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且不说那时的游戏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怎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单单回想起阳光下的玻璃珠,偷老师的粉笔在操场上画格子,以及奔跑时摔倒嘴啃泥的这些画面,谁的心不是暖暖的?


  然而今天,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代替了胡同大院,孩子们平时见个面都难,再加上被各种补习班挤占掉所有的课余时间,哪还能一放学就呼朋唤友玩到天黑,直到“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尤其让人痛心的是,学校的体育活动原本也承担着“群体游戏”的功能——锻造体格、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让孩子进行社会角色扮演,等等,可现在的小学大多以“强化管理”为名禁止孩子们课间到操场上撒欢儿;初中生的体育课也全部为中考服务——笔者的女儿选修了排球项目,事实上初中三年她只会垫球这一个动作,一场排球比赛也没参加过。


  在缺乏游戏空间、没有伙伴参与的情况下,孩子们只能以“单打独斗”的电子游戏代替充分互动的群体游戏,在虚拟空间里进行角色扮演,寻找伙伴和敌人,体验挫折和成功,寻求一种“成长的补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30 16:37:17 | 查看全部
谢谢乔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