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总有独处的时候,因独处的私密性,人的思想会放松,易做出一些有悖常理甚至有悖道德的事情,古人用“慎独”规诫人要独处以常,用与人共处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窃以为,这是对人的思想的一种荼毒。
首先,独处不同于共处。人在独处的时候,需要的是愉悦和放松,而共处的时候,这种氛围需要共同营造,为了氛围的和谐、融洽,人往往会做出一些牺牲,即便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种愉悦还是被约束在框框之内,因其不够纯粹,也就达不到彻底放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将独处和共处区分开来,共处时,让自己的道德水准和处世水平得到展现,独处时,还是,怎么舒服怎么做的好!
其次,独处也是有区别的,一种独处是独自一人的情形,一种独处是身处众人之环境而超然于物外,前一种独处每人都会有,而且各自表现情况有所不同,后一种独处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它需要一种内心的宁静做支撑,而这种宁静若没有堪破世情的豁达就很难达到!
第三,如单从字面来解释“慎独”,看似有其合理性,因为独处时候的作为有可能被带到现实生活当中,自我膨胀后的抑郁失落,鲜明对比后的巨大落差,都可能导致一些不理性的事情发生,但其实不然,首先,这种情形只会出现在身心不够成熟的人身上,而这类人用“慎独”去规诫显然也是收不到效果的,一个成熟的人会正视自己的存在,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会区别环境和场合保持自身身心的舒泰和愉悦,其次,设若接受了这种观点,强制自己接受这种思想,可能会给人谦谦君子的感觉,但这必以丧失自己的真性情为代价,久之,思想就总在一个圈子活跃,而没有了天马行空的洒脱和自由!
《庄子》里说到一个故事:“宋王修建一座庙宇,要找一位画师在壁上作画,很多画师应招而至,见宋王后,无不俯伏在地,等待宋王发话定夺,规定时间到了,来了一个人,直奔后殿,脱掉衣服就开始在壁上作画,王大喜,对大家说:这才是我想要的画师啊”!据说,一个人一味临摹别人的作品,即便能画到一模一样的水平,还只是“匠”,没有成“家”,只有跳出别人的框框,独树一帜,才算修成正果!
我相信那位画家,一定真正达到了“慎独”的境界,他的旁若无人,是因为心中有画,胸有成竹,他知道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时间就在那一瞬,别的画家可能也是如此,但他们没有那种境界和情怀!
“慎独”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我们应该将它与字面的含义区别开,从字面来看,它是对人追求自由思想的一种荼毒,但从深层次来说,需要很高深的一种近似于“道”的东西做支撑,所以,在未解其意之前,还是不要接受为好,毕竟平凡如我们,没有那种——大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