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夏日的上午,暖阳融融,陈庄养老院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展现在眼前,干净平整的水泥路两旁碧草如茵,活动场地上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不少老人在小院中惬意地晒着太阳。休息室内,老人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看电视的、喝茶聊天的、听戏曲的、下象棋打扑克的,一派热闹温馨的场景……
陈庄养老院从2009年开始新建,最初只有60张床位,目的是解决本村60岁以上丧偶老人的养老问题,每月只收工本费用。如果是本村离退休人员,每月收费400元。后来院方决定只要生活能够自理,外来人员也可入住,当时收费是每人700元。多年来,陈庄养老院本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服务宗旨,逐渐获得了民心、顺应了民意。为了给更多外来人员解决养老问题,陈庄村党支部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添置了60张床位,即便如此,随着太原、交城、太谷、榆次、祁县等周边地区老人们的慕名而来,如今的陈庄养老院可谓一床难求。
祖籍王答乡北尹村的阎中发老人是一名外区退休人员,退休后回到我县。2016年,他的老伴因脑梗去世后,阎中发便住进了养老院,他亲眼目睹并亲身体会到了陈家庄养老院的实际情况,父亲节当日,在阎中发老人的带领下,本报记者来到陈庄养老院一探究竟。
同心同德画出最美同心圆
“要说我们在这里的日子啊,那叫一个舒心呐!”在人群中,记者见到了年入古稀的潘秀梅老人,说起如今的生活,老人家满面春风,如数家珍。
时光荏苒,潘秀梅老人在这里已经度过了6个春秋。“其实我患病已经近20年了,最近几年居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与在养老院的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是分不开的,最主要的是能和老兄弟、老姐妹在一起,每天谈天说地,心态也变得乐观积极,真的很幸福……”
正如潘大娘所说,院方从上到下,所有人员都是倾其所能、竭尽全力做到了更好。食堂有个主厨叫马永生,今年已68岁,从养老院成立至今,一直在饮食上忙碌操劳着,他不但手艺超群,而且精于思考,将每种饭菜做得柔软可口香气诱人,而且不重样,既科学搭配,又注重营养。包括包子、饺子、花卷、发糕、面条、馏米及各种肉食等,应有尽有。不仅如此,还会定期改善生活,按照一周营养食谱,一天一个样,尽量让老人们吃得可口,吃得舒心。
给养老院点赞的,还有来自东木庄村83岁高龄的王温老人。王大爷在养老院建起的次年就来了,因为老伴去世后他自己不会做饭,儿女工作忙也有各自家庭而无暇照顾他,在子女家住了几年后,经人推荐来到了这里。这里的生活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一桩桩暖心的事口传眼见、历历在目,无论衣食住行还是生活起居,每一项都会被安排得妥妥当当。“每年花钱住养老院,都会给我们发一身衣服,有一身衣服就很暖心,我住了8年便有8身衣服,我也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了;院方还给我们洗衣服呢,有的人来了没有被子,这里还提供被子。这些沉甸甸的爱,时时温暖着每个老人的心。”
“亲爸亲妈”都是我的亲疙瘩
如果说让老人吃好穿暖是养老工作的重要一环,那么,每个护理人员能否尽心尽责也是衡量一个养老院好坏的重要标准,因为在整个养老服务系统中,这份工作举足轻重。
记者采访时,总会有一位热情温和的阿姨陪在我们身边,一板一眼、一字一句地为我们介绍,而老人们都满脸笑容仔细聆听着她的解释,或身体前倾、或点头致意。她就是这里的服务员,名字叫王巧珍。
“我对老人付出了真感情,他们对我特殊好,而我对他们就像自己的亲爸亲妈一样;来这里两年了,养老院的领导对我也可重视了,生活上给予我很大的关照。”来养老院之前,巧珍阿姨家里连遭不幸,二儿子、丈夫、闺女相继离世。面对生活的残酷,她擦干眼泪,选择了坚强和担当,通过亲戚介绍,来到养老院从事服务工作。
王阿姨负责养老院以北上下层40余位老人的服务工作。每天凌晨4点半,当人们还沉浸在甜蜜梦乡的时候,她已经开始忙碌了,清理垃圾、洗厕所、墩楼道和屋内,甚至连犄角旮旯她都不会放过。这些刚做完,就到了老人们吃早餐的时间了,王阿姨便开始组织老人去食堂打饭,老人比较多,她总是耐心地为他们一个一个地打饭,非常辛苦劳累。除了负责一日三餐为老人打饭,在轮到自己晚上值班的时候,她每隔两个小时查一次房,每周五还要给老人们洗衣服、叠衣服,保持他们的日常清洁。
有些老人们的脾气性格不好,但王阿姨总是平心静气地耐心解释,尽心付出,并与他们和睦相处。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原来有位老人中午饭没吃,便“溜”回家了。而养老院有明文规定,假如老人回去或者有事走都得告知服务员。王阿姨给老人打饭时发现老人不在,非常着急,里里外外找了个遍,直到和楼上的一位老人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大爷已经回去了。第二天清早,当她拖地的时候,看见大爷端的尿盆出来了。就亲切地说:“大爷,你要是再走就过来告下我啊,让我昨天打饭就找不见你。”这个大爷却一反常态辩驳到:“我是违反了这里边的哪一条纪律了?”王阿姨便耐心地劝导老人:“大爷,我得为你们的安全负责呐。养老院这里边的规章制度明确说了,如果回家就得告下我们了,可不敢不告,万一你丢了,我该怎么办呢?”大爷觉得言之有理,连声说对不起。
王阿姨虽然只赚着一千元左右的微薄工资,但她依然在养老院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她说:“只要老人们需要我,我就要为老人们继续服务下去。”她把自己与老人们紧紧连在一起,用真心、真情陪他们度过一轮又一轮的春夏秋冬。
去年3月的一天,养老院来了一位年过半百的妇人,只因和丈夫闹不和出走,便来到了这里,院领导了解情况后接纳了她。一月后,子女们召唤母亲回去。“回去可以,得你爹亲自接我,他说我啥也做不了,那他做吧,现在干吗又唤我回家了?”丈夫自知理亏,便亲自出马,苦口婆心规劝老婆:“回吧回吧,你的用处可大了,我想你了,你走了我连饭都吃不上哟……”最终,妇人被说动,准备收拾行囊回家。临别时,为了表达对养老院的不舍之情,她用红纸写了十八句话贴在了墙上,而这些话也贴切地道出了许多住在这里的老年人的心声:清徐陈庄、老年之家。领导有方。声名远扬。温暖如家,服务到家。饭菜飘香,色味俱强。常常变样,人人夸奖。对待老人,比儿女强。所有老人,不愿回家。安度晚年,喜气洋洋。精神可嘉,继续发扬。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有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能够安心静心舒心地养老,正是陈庄养老院全体工作人员的目标与方向。
来源:醋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