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自己的土地 神圣的使命(金台点兵)
2017-07-02 伍正华
香港回归倏忽20年,仍有哪些场景挥之不去?一位1997年首批驻港部队的战友不假思索地说:“一场雨,一句话!”
是啊,20年前的7月1日,当亿万国人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时,迎接驻港部队官兵的是一场滂沱大雨,那么酣畅淋漓,那么轰轰烈烈,仿佛憋了一百年的屈辱,那天终于可以放声痛哭!
“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句最牛“上岗”,曾让多少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香港的回归,就像一个走失多年的孩子,重新回到母亲怀抱。当年亲历中英防务交接仪式的谭善爱虽已退役,但我相信,即便再过20年,这句话依然会在他心里掀起巨涛狂澜。因为这句话,是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神圣宣示。
“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当年小平同志没有实现的愿望,无数人已经替他实现了。除了例行的几道海关,香港和内地之间的往来,几近于走亲戚、遛个弯儿。
自己的土地,神圣的使命!战友说,进驻那天,站在车上,手里的钢枪一直攥得紧紧的,眼泪一个劲地往外冒,还好雨大看不见。那种内心涌动的神圣感,是任何东西取代不了、任何时候忘不了的!
20年来,神圣依旧,使命如山。在昂船洲军营,高耸入云的世界贸易中心触手可及,积木似的大厦恍若海市蜃楼。入夜,海港则是另一番灯火辉煌,以至于让人不舍得拉下窗帘。
这一幕场景,让我不由想到那些常年在边关海岛“数星星”的官兵。是啊,边海防官兵坚守的是寂寞,驻港部队官兵守卫的是繁华,环境迥异使命相同。
20年来,人心回归是最大的回归。漫步在驻香港部队船艇大队宽阔的操场上,依稀可以听到军营开放日香港市民的阵阵喝彩声,依稀可以瞥见参加军事夏令营香港孩子们告别时的泪眼婆娑。驻港部队就像一条“纽带”,紧密地连接内地与香港、驻军与居民。驻港部队官兵不把自己当“客人”,香港市民也没把驻港官兵当“外人”。
20年来,“示形”的背后是“示能”。在赤柱、石岗、昂船洲等座座军营,“凌厉出手,动则必成”的标语格外醒目,看过去就是一种无形震慑。“这形象那形象,能打胜仗是形象。”驻港部队的陆海空三军,不仅是各部队的精锐王牌,而且多数经历过战火淬炼、实战检验,既是海龙王的“定海神针”,又是孙悟空的“金箍棒”。
20年承接历史,更启示未来。在香港最南端的赤柱军营,站在古炮台上眺望远方,白帆共海天一色,不禁令人心生感慨:“真是一个发呆的好地方”。所谓“发呆”,一是香港有大美,二是历史不忍卒读: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的诗句言犹在耳,香港沦陷的炮声并未远去。
20年来,香港变得更美好,内地与香港的差距也在缩小。有一位老人当年在南海边画下的那个圈,如今已经变成了无数个令世界瞩目的大圈。守卫自己的土地、建设自己的家园,永远是一代代军人的神圣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