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周好书榜:五本书告诉你震撼的中美关系史
作者:宋晨希
第5页 :附录:中美两国相似度高 应共同开创未来
中国与大战:美国曾让中国人失望

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保存到相册]
虽然《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徐国琦著,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年)不是全面论述中美关系的,而是论述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其中有一章,非常详细叙述了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如何影响了国内的知识界及中国的未来。
一战之后,战胜国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商讨如何瓜分德国并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美国在会上,呼吁世界列强,要用公理战胜强权,保持各个国家的独立完整,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以武力征服民族国家。此外,威尔逊还提出应该建立国联维持秩序。美国总统的这些言论受到中国人的普遍欢迎,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可以从战败的德国手里拿回山东。在当时,陈独秀等人甚至称威尔逊是“世界头号大好人”。
然而,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遭到所有人反对,甚至没有得到美国国会的批准,日本顺利攫取了山东,这使得中国对美国失望至极,对美国的印象也开始恶化,心里崩溃到了极点,中国知识界的一部分人转而寻求其他的救国之道,于是找到了苏联的布尔什维克……
值得一提的是,现任香港大学的教授徐国琦还出版了一本英文版的著作:《中国人和美国人:一段共享的历史》(Chinese and Americans :A Shared History,哈佛大学出版社2014年),作者运用国际史的视角,寻找到了看待中美关系的新范式。徐国琦认为,两国在历史意识等方面非常接近,两国根本无法分道扬镳,不论从哪个角度,这两个国家都是难舍难分。
两国只有共同面对现实,面对未来,才可以为世界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责任编辑:宋晨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