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4|回复: 0

诗心不老赤子情怀(品书札记)

发表于 2017-7-3 06:41: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诗心不老赤子情怀(品书札记)
——读《讲诗的女先生》
2017-07-03 王必胜

  九十三岁的叶嘉莹,以对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的精通,孜孜矻矻,为青少年们讲解古代诗词,传播中华文化,获得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08年)、“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2013年)。授奖词称赞她是“誉满海内外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权威学者,是推动中华诗词在海内外传播的杰出代表。她是西方文论引入古典文学从事比较研究的杰出学者。”江胜信的这本《讲诗的女先生》,记录了一个历经坎坷、漂泊归来的诗词专家致力于古典诗学研究与传播的故事,将高龄学者倾心于中华文化的拳拳之心和对于后学的殷殷期许,融入笔端。作品平实动人,为当前提振传统文化建设,落实党中央倡导的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叶先生颇为传奇的经历,展现出她文化的赤子之心。出生大陆,新中国成立前随父去台湾,后来讲学北美,到了中美关系解冻后的1974年,成为最早回到大陆访学探亲的学人,四十多年往返讲学,最后落叶归根,晚年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潜心诗词研究。本书以简括的笔力,将她人生的重要节点,诸如“国败之哀,亡亲之痛,牢狱之灾,丧女之祸”等,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与学术生命的创造与坚守互为渗透,书写了一位诗心昂扬的文化老人的奋斗人生、学术襟怀,讴歌她矢志不渝地研究传播中华文化、奖掖后学的精神情操。


  “骥老犹存万里心。”难以想象,一个耄耋老人在三尺讲台上,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殚精竭虑,授业传道。叶先生1991年在南开大学成立了比较文学研究所,五年后,从海外募集资金,扩大成“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近年,在校方支持下建立了讲学育人的“迦陵学舍”。叶先生的每一堂课,座无虚席,成为学校一道特殊的学术风景。蜂拥的听众中,有本校学子,有外校研究生,有记者和职场人士,也有台湾诗人席慕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等。


  书中翔实记录了青年学人多年追随她研习传统诗文的事迹。从九岁起就在电视上听讲座的北美女童张元昕,伴随她成长的是叶先生的诗词课,十九岁来到南开大学成为叶先生的研究生。“我希望能够把中国古代文化所遗留的精华,中国古代诗人词人的生命、理念、志意、品格带着鲜活的生命流传下来”是叶先生的夙愿。也正因为她的努力,一个承续传统诗文、潜心于中华文化研究的风气,在她不老诗心的引领下,蔚成气候。


  叶嘉莹是诗学达人,著作等身,尤其古体诗创作,抒发赤子情怀,传递友谊,引起共鸣。她的《祖国行长歌》等诗作,描写了“欣见中华果自强”的游子“喜如狂”“夙愿偿”的欢欣之情,为那些远离故土、漂泊天涯的人们,传递祖国新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