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背景:黑龙江七台河市公安局通报了“424”押钞员枪击路人案。事发当时,过路人武某要强行通过警戒区,押钞员牛某让其绕行,结果两人发生冲突,另一名押钞员也参与到厮打中。牛某鸣枪示警后,武某没有停止,牛某开枪将武某打死。
华商报发表单士兵的文章:押运是事关金融安全的大事,实施一些特殊保护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连这样的警戒区也不能给人性留一点空隙,这样的押运恐怕很容易制造出太多的恐惧来。在一个文明的社会,老百姓不应该轻易就要面对黑洞洞的枪口。很早以前,作家郑渊洁就发出过警告:“如果不加强对押钞员的教育,押钞员打死守法老百姓的事,迟早会发生。”原来,他就曾经被押钞员端着枪口,用粗暴的语言呵斥改道行走。还有网友说他在银行门前系鞋带,突然来了运钞车,押钞员踹着他,让他滚开,面对黑洞洞的枪口,他只好举手作投降状。这些生活情节实际上预示着,这种流动的警戒区往往是不分时间、地点随意而设,而这种警戒区本身包裹的权力依托与武装力量,也极大地膨胀着押钞员的特权意识,甚至使他们陷于人性的深度迷失。更糟糕的是,相关制度条例也给了押钞员“举枪”的弹性空间。按照相关规定,“押运人员受到暴力袭击紧迫危险或所携带的枪支弹药受到抢夺、抢劫的,可以使用枪支”。很显然,要界定怎样的情境才属于“暴力袭击”与“紧迫危险”,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424”押钞员枪击路人案,尽管当地公安局在通报中,极尽言词叙述死者武某与押钞员发生厮打,但依照起码的常识,武某是以一对二,在那两名押钞员身上恐怕也很难讨到便宜,就更谈不上什么“紧迫危险”。更何况,武某既没有碰触钞票,也没有抢劫,竟然还被一枪打死,他多冤!
小蒋随想:押运钞票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不假,押钞员虽然不能嬉皮笑脸,但起码应该有理有节。“请您绕道”、“谢谢配合”这样的言语丝毫不会影响押钞的正常进行,犯得着动辄呵斥路人“滚开”吗?可是,我们时常看到后一种粗暴威胁。或许,在保安公司与押运员看来,粗口是一种震慑,能够显示威严。其实呢,真正预谋抢劫的犯罪分子才不会因为粗口而胆怯,遵纪守法的群众只会对此心生厌恶。押钞本来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工作,可在一些时候,却给人留下蛮横跋扈的印象。保安公司对押钞员的选拔与培训也是一个问题。2007年4月7日,沈阳一储户在银行门口也是因为与押钞员发生口角被击毙。事后调查,杀人的押钞员只是经过20天培训便带枪上岗。人们有理由追问:谁能保证押钞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判断能力?某些押钞员强悍的外表,是否在掩饰着忐忑的内心?押钞员开枪究竟是出于镇定的判断,还是出于盛气凌人的报复?当然,这不是说路人不应为强闯警戒线负责。与拿着枪的押钞员厮打,死者起码不懂“好汉不吃眼前亏”。旁观者更多是希望,大家都能少一些意气用事,多一些理智清醒。与此同时,对保安公司与押运员的监管应当更加严格,开枪杀人者理当接受公正的审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