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91|回复: 0

品总书记"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发表于 2010-4-29 15:31: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27日,2010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近3000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接受国家的最高褒奖和礼赞,“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又一次得到深刻而丰富的诠释。

  令人遗憾的是,放眼当前,仍有不少人对劳动缺乏足够的理解,对劳动者缺乏应有的认识,对工人缺乏认同感。比如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80后宁当千元“白领”,也不当三千元技工,原因在于“他们觉得进工厂很没面子”。此外有调查显示,如今愿意选择做工人的比例越来越少,有的地方姑娘找对象也不愿意选择工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咱们工人有力量”。2009年,在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人物中,“中国工人”赫然当选,《时代》周刊如此说道:“2009年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复苏;数以亿计的中国工人贡献卓著,他们抛妻离子,背井离乡,进入城市里辛苦地劳作,他们坚毅的目光,照亮了人类的未来。”

  一句“坚毅的目光,照亮了人类的未来”,让人感慨万端,这绝不是无端的溢美之词,而是恰如其分的客观评价。事实上,多少年以来,中国工人一直是可爱的人,可敬的人,甚至是可歌可泣的人,共和国30年改革开放史,无论是宏大叙事诗还是只言片语,每一处时代表情的细微变化,中国工人都是见证人、参与者和推动者。那么,为何不少人“宁当千元‘白领’,也不当三千元技工”呢?原因林林总总,比如做工人没面子,社会保障不够完善,整个社会对工人尚不够尊重,尤其一提的是,在不少时候他们是权利贫困者。

  比如,在迎击金融危机中,一些企业开始裁员或减薪,而裁员和减薪的对象往往就是最底层的工人。事实上,他们的收入并不高,一线工人辛苦劳动,收入微薄。

  此外,一些工人一方面遭遇职业病之苦,另一方面还遭遇维权之困。2005年,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超过两亿人。这些庞大的人群中会有一些“张海超”——农民工张海超,先后从事杂工、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种,不幸得上尘肺病。面对职业病鉴定难题,他以一种近乎自残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病情——尘肺三期,最后在多方努力下,终于拿到了索赔金。这起被媒体称为“开胸验肺”的事件,轰动全国,让人看到了维权之难。而事实上,“张海超”不是特例,他们的利益需要保护。

  当然,应该看到,随着各项制度的逐渐确立和完善,工人的待遇得到了极大改善,国家也在不断创造条件让包括工人在内的劳动者享有更多尊严,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2008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在今年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提出: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一时间,“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像“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一样备受世人关注,引发了公众热议,人们像当初解读“尊严”一样解读“体面”。据悉,“体面劳动”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9年6月的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由国际劳工组织新任局长胡安·索马维亚首次提出。体面劳动意味着生产性的劳动,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有充分的社会保护和足够的工作岗位。

  诚然,如果每个工人都能体面劳动,都能生活得更有尊严,“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就一定深入人心。为此,就需要从多方入手,根本之道在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切实推动《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贯彻实施,最终改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同时也要使劳动者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施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