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94|回复: 0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建筑)世博,请牢记那些筑梦的建设者

发表于 2010-4-29 21:12: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世博园区建筑工人那些头顶着安全帽、浑身灰扑扑的身影对我们来说不会陌生,正是他们,用粗超结实的双手为世人搭起了细腻的世博梦乐园。如今,当世博会的灯光逐次点亮,绚丽的舞台已不属于那些曾经日以继夜在此挥洒汗水和热情的人们。建设者们的身影正在渐渐散去,他们不会停留,生活的担子也不允许他们停留。他们将奔向下一个工地,继续编织属于自己更属于别人的另一个梦。

对于世博建筑工人来说参建世博或许是一生的幸运,因为能亲身参与世界盛事的建设中,为全人类共同的梦想努力。而我想,参与世博更应该让建筑工人们感到幸福。他们离开之前一定经历过如此的场景:回回头,看看那曾经倾入了满腔热情和汗水的世博园,心中还有些许的遗憾。因为自己没能带自己的家人一起来看世博。定价160元一张的世博平日普通票,对于像月薪在2000左右的建筑工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是谁都舍得花这个钱来给自己的家人购买门票。然而,徘徊许久,终于还是要走,轻轻拭去眼泪,默默送上祝福。

“我轻轻地来,正如我轻轻地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是一种无奈和遗憾。4月24日,“筑梦的人们——献给世博建设者”摄影展在上海静安文化馆开幕。摄影者说了听到一位民工兄弟说了这么一句话:“还有几天,我干完走人了。可能从此我就和世博没有关系了。我多希望有人能够给我一份哪怕最小的纪念品或者证书,让我以后能够回忆我也为世博干过活,我图的不是那点东西,而是城里人对我们的承认……那么大的世博,怎么说也有我们的一份吧。”(4月25日 《东方早报》)

每个人都是世博的主人,而世博的建筑工人更应该是世博的主人。北京奥运会之所以如此令人留恋,就是因为它留给我们太多感动,除了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员,美丽的志愿者,还有前期的建设者。在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东倒西歪”的柱子上,我们现在仍然可以看到一个个建筑者的名字。让无数普通焊工在这项世人瞩目的奥运工程中留下自己的微小痕迹,也许大多数公众没有机会看到,却永不会磨灭,而北京奥运会永远记得这个伟大而光荣的群体。而对于建设者来说,既是对事业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人生责任。

那美丽的世博园现在被世人炽烈的眼光所聚焦,多彩的世博乐园的光辉早就掩盖了那些“灰扑”。如同曾经在鸟巢中的而建筑者一样,他们来不及停留,就将远离这里。“离开是必要的……” 建筑工人用朴实话语诠释世博的精神——“理解、沟通、欢聚、合作”,举办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全国的大事;办好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责任,也是全国的责任。他们牢记着自己的使命、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担负起十三亿人的梦想和责任,追逐着世博精神。他们不应该被一座城市遗忘抛弃,不应该被岁月在记忆中消散,更不应该担负着“理所应该”“牺牲”的角色被社会呼喝。

一场摄影展,让们走进了建筑者的生活,但是正如拍摄者所说,我们却走不进他们的心,因为我们不是他们。少了农民工城市将无法运转,少了建筑者的世博也会黯然失色。当我们在世博园的美丽中留恋往返的时候,请别忘记那些曾经在此忙碌,挥汗如雨的身影,别忘记那些为了一个细节而辛劳数日的身影……那些背后的故事应该为我们每个人所感谢,所铭记——感谢他们辛勤的付出,铭记他们践行的世博精神。那些心酸的话更应该唤醒我们的心,唤醒我们的情。

前不久,听到一些值得欣慰的消息,上海黄浦区正在邀请附近近万农民工观看世博,而湖北也将组织农民工子女免费看世博。或许这是“治标不治本”,也或许目前我们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当“以人为本”的观念一旦在社会的土壤上扎根,那么必将开放出人性的美丽花朵。城市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让每一个人在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有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让城市多一些人文美,多一些人性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的理念才会真正得到实现。我们的梦中有你们,亲爱世博筑梦者们!向你们致敬,感谢你们!


来源:中国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