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0|回复: 2

搜狐一周好书(6月20日-26日)1

发表于 2017-7-6 20:17: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搜狐一周好书(6月20日-26日)
作者:宋晨希
第1页 :说中国:一部中国人的寻根力作
   宋晨希/文

说中国 [保存到相册]
  作者: 许倬云
  副标题: 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5-5
  搜狐读书短评:许倬云先生现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是世界上有名的中国史专家。不过,许先生却很少写高头讲章。他写的小书都涵盖了“大历史”的理念,力求从广阔的历史长河中,去发现中华文明的特性,解决当下人们的某些困惑。
  最近,许倬云先生的《说中国: 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在大陆出版,立即引来大家的关注。现在中国的文化在全面复兴,首先就要塑造民族的主体性和自信心,就要弄懂“中国”的来龙去脉。就如许倬云先生在本书开头所说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是谁?”。
  许倬云先生通过社会、经济和文化三个维度,对中国的5000年历史进程进行了一个提纲挈领的回顾,
  夏商周时期,中国这片土地上的部族不断融合,形成了“华夏”和“四夷”的格局,“纳四夷入中华”奠定了中华文化包容开放的心态。到秦汉时代,则形成了“天下”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下,不断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奠定了“中国共同体”。
  隋唐之后,中华疆域不断扩大,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也不断增多,形成了本部和核心。“任何族群愿意归属,其领袖都可以取得中国的官称,被列入大唐天下之内。这是一个开放的天下秩序,有极大的包容性,也有极大的弹性”。我们现在总是追慕盛唐,恰恰就是因为盛唐具有大气魄,大格局。
  而到了宋朝,中国疆域狭小,人心也就跟着小了,“中国转向内在”就是从此开始。“有宋一代,实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两汉的坚实基础,隋唐的宏大规模,转变为中国文化的稳定结构”。在此后,“中国”又经历了异族政权的统治,权力在日趋的对内集中,形成了不同于欧洲的发展路径。
  近代以来,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的“民族主义”在逐渐抬头,民族国家在逐渐形成。然而,异族的统治令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多了几重尴尬,形成了“华夏/中国”的两元帝国结构,即文化与族群的矛盾,这个矛盾后来引发了中国疆土界定的困难,也给日本后来图谋侵略中国,建立伪满洲国埋下了伏笔。
  纵观许倬云先生全书,虽然字数较少,言简意赅,他将很多新的学术观点和新成果化入书中,比如“施坚雅模式”、“新清史思潮”、“加州学派思想”等等,都足以窥见一个史学大家的功力。


(责任编辑:宋晨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29 17:08:01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01:53:48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联西老师光临指导本帖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