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党旗上交叉的铁锤和镰刀,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红色的旗面,如火般热情、如血般纯粹。在河南油田采油二厂集输大队集输三队的党支部会议室内,也有这样的一面党旗,时时刻刻警示着支部16名党员勿忘初心,以身作则。
“三个一起”,拉近党群距离
党支部书记李红伟,自集输三队成立之初,为了在短时间内迅速摸清队伍人员概况,制定出相应工作方案。他带领党员干部详细了解队伍人员构成,将困难职工家庭、外创职工家庭、病假职工家庭挨个走访,详细掌握职工家庭情况及人员思想动态,及时化解职工情绪及矛盾。为了职工队伍稳定,他周末经常性的穿梭在南阳、基地、与油区间,在各个医院、小区间看望病号、困难职工家庭,切实了解不同职工需求,从根本解决其需要。通过身体力行的感染,他顺利在短时间内,将100余名职工以“集输三队”这个新家庭凝聚在一起。
为了将党政工作落到实处,作出效益,多年生产副队长经验的他,摸索出一条独特的“三个一起”人性化管理方式:“有困难在一起,吃住在一起,苦活累活干在一起”。他利用各种座谈会、岗位谈心、及班站讨论,将生硬难懂的会议精神结合实际与事例通俗易懂地传达给职工,将精神政策融入日常工作进行讲解,以身作则进行引导。
集输三队下属六个班站较为分散,地处偏僻,为切实解决职工生产生活所需,切实了解职工日常生产生活状态,他号召站内干部班站长轮流在各班站跟班“体验生活”,通过和小班工人24小时的朝夕相处,先后解决了8号站值班室与采油队值班室的剥离;解决了9号集油站职工宿舍的问题;解决了2号集油站站内流量计更换的问题等。职工称他为最“接地气”的支部书记。
身先士卒,做好“降本”先锋
自从在单位宣誓入党后,高立锋就牢牢记下了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誓言,作为一个80后的年轻队长,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青年职工树立着成长榜样。
2016年,面临日益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他带领着三队将节能降耗工作作为重点, 他带头挖潜力,想办法。由他提出了完善王集污水处理系统污油回收工艺和制度的降本增效项目。该项目通过连接除油罐收油管线和外输缓冲罐进口流程,实现除油罐产生污油依靠自压进入外输缓冲罐,减少一级提升的同时减少污油泵输油不平衡对外输系统造成的冲击,实现系统内平稳外输,降低系统能耗和机泵维修费用,年节约费用25万余元。在局长到该队检查过程中,了解到了该项工艺优化,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该站污水处理系统的反冲洗污油池旁的立式污油泵,由于年代久远并存在设计缺陷。与污油池底部平齐的污油泵进口,在启泵时,将二级过滤罐反冲洗带出的滤渣随液体带入泵体,造成机泵中间杆频繁剪断。一旦故障发生,只有停泵将连轴杆重新焊接,而该泵更换定子、转子、底座的减震胶圈更是家常便饭。高立锋慎重思考后认为这样不可行,在这样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下,如果反复维修更换,势必会增加运行成本,影响生产效率。
他找来泵修工反复商议,合力提出将立式污水泵改造成为卧式,提升污油泵的进口管线的高度,使滤渣沉积在了污油池内,从而避免机泵的损坏。
《集输三队1号集油站回用污水泵更换》项目经过与队干部的反复推敲并上报相关部门,获批后开始实施改造。改造后年节约各项维护费用10余万元。
撸袖实干,齐心协力保生产
与队部大院一路之隔的是1号集油站,作为全队最大,人员最多,工艺流程最为复杂的班站,该站也成为全队生产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除去该站站长职工等人员配置外,生产副队长赵景龙也是这个站的“常住人口”。作为一名党员及生产骨干,“撸袖实干”,是对他日常工作,最好的诠释。
1号站站内整改时,他顶着烈日,用铁锹一锹一锹的填平了破损的路面;新设备投运时,他来来回回穿梭在大罐与机泵间,确保着各项参数的平稳运行;降本创效时,他清完大罐转身就又钻进压滤间忙碌,顾不上擦一擦额头的汗水。
8月,烈日照耀下的压滤房成为职工最不愿意呆的地方,空旷的压滤房在太阳的炙烤下如蒸笼一般,浮渣泵不断将原油浮渣从浮渣池内打入压滤机,热气腾腾的原油加上机器工作散发出的热量,足以使一般人望而却步,可固定每周一次卸油泥的工作,次次都少不了他。
压滤机一侧的他弯腰熟练的分开压板与滤布,一只手抓着滤布边缘,一只手用自制的油泥铲板将滤布上厚厚的油泥一点点的铲下,然后是第二张,第三张……
小小的塑料铲板被细心的他磨掉了棱角,这样避免刮泥时划伤滤布,也方便了工作后清洁。汗水顺着他的脸颊“啪嗒啪嗒”地滴落,红工衣的前身后背都被汗水浸湿,胸前的党徽被汗水擦洗了一遍,闪着红光。
他说:“党员,就是要带好头,做好表率,否则就对不起胸前这枚党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可能就是火红党旗的另一番寓意。这些生活、成长在一线的基层党员,正如这星星之火一般,用自身的光和热,指引着身边许许多多的职工,万众一心,向着改革与创效这个目标,不断前行。
(河南油田 黎启莲 耿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