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10 11:01:26
|
查看全部
■ 专访
家族企业研究专家郑敬普:
家族企业不能在股权上“搞平均”
从多年前的真功夫,到如今的地素时尚,家族企业内斗不止;也让被裹挟的VC等投资人踩雷。7月8日新京报记者就家族企业内斗成因、规避措施采访了国内家族企业研究和咨询专家郑敬普。
地素时尚IPO会否失败?
新京报:地素时尚这次的家族股权纠纷,有可能导致它IPO失败吗?
郑敬普:这个要分情况讨论,目前(地素)这个案例中的一些事实并不明朗,现在的事实是股权转让完毕,仅仅需要对转让过程是否合法有一个新的调查,假如最终证实前期一系列股权转让程序是合法合规的,我个人认为并不会造成无法上市,最多是暂缓。如果前期股权转让中确实有重大舞弊行为,那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
另外,券商在这其中存在失职。股权纠纷这种问题,在尽职调查过程中理论上很容易被发现。
新京报:创业夫妻反目所造成的股权纠纷,在家族企业案例中属于普遍现象吗?
郑敬普:从目前掌握的案例看,夫妻离婚造成的家族企业股权纠纷偶尔出现,并不具有普遍性。不过一旦拟上市企业出现这种情况,对IPO的影响会是最大的。在所有家族企业内部纷争中,涉及股权的纷争是最严重的,因为这决定了最终决策权,最大程度上影响公司的未来走向。
股权“搞平均”的家族企业易出问题
新京报:一个家族企业想要顺利上市,应该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因素?
郑敬普:以夫妻店为例,夫妻二人创业之初,在股权比例设计上就不要搞平均,必须一方保持高度的控股权。这是所有家族企业都应该遵循的原则。
新京报:“不搞平均”的原则有事实支撑吗?
郑敬普:在我们了解的已有案例中,在股权上“搞平均”的家族企业,最后没有一例不出问题的,即使不离婚也会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决策扯皮”。因为人和人之间没有绝对统一的价值观,比如面临一项重大投资项目时,丈夫感兴趣,妻子不感兴趣。双方股权差不多,拥有可以相制衡的投票权的时候,就难免互相干预,造成内耗。反过来讲,本来家庭没有问题的,决策权上的这种冲突最终也容易导致家庭破裂。
更多的家族企业愿意上市了
新京报:与公众公司相比,家族企业有什么优势和弊端?
郑敬普:优势是决策的效率和长远性,家族企业不会计较一个城池的得失,考虑得更长远,不为业绩压力所困,这一点跟股权分散的企业不同。一家公众上市公司如果业绩不佳,感受到的压力是巨大的。家族企业的劣势是职业化程度、规范程度很多时候跟不上,如果家族亲人内部发生权力争夺,造成的内耗会对公司带来影响。
新京报:似乎有利有弊,那么家族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什么情况下适合上市,什么情况不适合上市呢?
郑敬普:看需求了,如果一家家族企业有“原罪”问题,一段时间调整不过来的话,它会选择保留家族特性一直延续下去;有的家族企业则愿意下大工夫、付出成本上市,这有利于后代接班后走上正轨,这样的企业愿意走上市的路。还有一些企业希望上市后家族套现,通过财富变现获得一些其他的发展,它也会选择上市。
新京报:家族企业的“原罪”问题是指什么?
郑敬普:主要就是税收。一些家族企业历史上可能欠税很多,准备IPO的过程中可能要补税,这会是相当大一笔钱,成本很高。受到规范前,本来一年交1000万的税,受到规范之后可能要交2000万,很多家族企业可能因此就放弃上市了。总而言之,上不上市是一个取舍问题,就看你要什么了。
目前来看,上市是现在的主流选择,但凡有机会,更多的家族企业还是侧重于希望上市的。这个情况跟10年前相比大不一样。
新京报:什么原因造成越来越多家族企业愿意上市?
郑敬普:很重要的一点是年轻的家族企业越来越多,这些人受资本市场的影响更大,可能从创业之初就考虑到未来上市。而那些创始人在50多岁以上的老牌家族企业,容易出现早期制度设计不够完善、经营不够规范等问题。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上市,造成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新京报记者 张泉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