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53|回复: 1

户籍改革屡放大招 为何一部分农民工仍不愿进城?

发表于 2017-7-11 18:52: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户籍改革屡放大招 为何一部分农民工仍不愿进城?
日前,针对外来人口较多地区的实际落户进程仍不及预期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根据不同类型城市,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督促尚未实施居住证制度的省(区、市)尽快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日前,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写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6》正式出版。数据显示,2016年进城落户约16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3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2%,分别比去年提高1.25、1.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7月11日发布消息称,截至2016年末,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4%,比2012年末提高4.8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1.4个百分点。
农业人口进城落户不及预期
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三年过去,效果如何?有观点指出,外来人口较多地区的实际落户进程仍不及预期。
对此,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负责人介绍,去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强调拓宽落户通道,放宽重点地区落户限制,解决重点群体落户问题,并陆续出台了人地挂钩、人钱挂钩等关键性配套政策。
“我们只是解决了一部分人的落户问题,实际落户进程不及社会预期,背后原因主要有三点。”该负责人称,目前有些地方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意义,对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这一重要决策的坚定决心仍然认识不够,过多考虑落户后增加的短期成本。二是,虽然去年有关部门出台了人地挂钩、人钱挂钩配套政策,但政策完全落地、真正发挥激励作用还有一个过程。截止今年2月底,全国只有16个省份出台了省级财政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4个省份出台了“人地挂钩”实施办法,由于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没有建立,地方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此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也是农业转移人口自愿选择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农村各种条件逐步改善、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越来越小,一部分农民工不太愿意再进城落户了,最主要原因是农民不舍得附加在农村土地上的各种权利。
今年要实现城镇外来人口落户1300万人以上
7月7日,全国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举行。据新华社报道,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会上表示,要扎实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到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左右、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目标任务。
对于今年的工作安排,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负责人表示,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明确了今年工作的五大重点领域、25项具体任务,第一个重点就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实现城镇外来人口落户1300万人以上。“不能以农民工不愿意落户作为提高落户门槛的借口。”该负责人称。
此外,“对于那些暂时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要通过居住证制度来解决他们的市民待遇问题。”该负责人介绍,今年的主要工作是督促尚未实施居住证制度的省(区、市)尽快出台具体实施办法。来源:新京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9 11:17:58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初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