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汪鹏:在“苛刻”中成长 
2016年度采服中心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处技术人员综合测试第一名、撰写的论文被评为处“青年技术论文发布会”一等奖。三个第一,让汪鹏成为了井下作业处的名人。2009年大学毕业,30年就担任了作业大队113修井队队长,汪鹏的成长经历可不是运气好那么简单的事。
汪鹏说自己总是“想太多”,又“苛刻”,还把清河井下作业部那么苦的日子说成美好的时光,可不就是“毛病”多嘛。
美好的时光
“没在山东待过,是一种缺憾。”聊天中汪鹏多次提起清河并这样总结,清河的日子俨然成为了他记忆中美好的时光。
但这种美好与常人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对未来怀着美好憧憬的汪鹏到了清河后,发现这地方是真偏僻。清河偏僻,汪鹏也就接受了,可万万没想到,刚到基层队的时候,他被安排为场地工岗,想想自己好歹是大学毕业,怎么能做这么没技术含量的事呢。汪鹏感到十分沮丧。
现在想来,这却是一段有意思的经历。“从场地工干起,其实就是要磨磨我们大学毕业生的傲气。”汪鹏和工友打成一片,晒黑了,力气也变大了,但最主要的是他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清河措施井多,一天到晚在现场,跟着师傅学习,什么复杂情况都碰到过,对个人成长确实有很大的帮助。”汪鹏很自豪地说。
大家住在一起,彼此关系特别融洽。洗完澡喊一嗓子“学习了”,大家都围在了一起。下班了一起聊天,还会聊起白天在井上碰到了什么难题、怎么解决的。“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大家能互相交流经验。”
想太多
汪鹏说自己喜欢多想。一开始去井场,工具怎么使用,为什么这么用,怎么打捞,他都边看边想,所以别人已经在做别的事了,他还在想刚才的事,因而被大家说成“慢半拍”。
当技术员的时候,每当遇到措施井、复杂疑难井,他都全程观看,直到所有工序完成他才离开。“看看每道工序怎么做的,边看边想,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就知道症结在哪。”
一次,采服中心试油作业大队组织去新2-1HF井压裂现场观摩学习,汪鹏对于多级泵送复合桥塞射孔施工很感兴趣,“为什么要投球呢,不投球压裂施工不是更方便吗?”在弄清答案后,他才作罢。
当了队长之后汪鹏考虑的事情更多了,生产、技术、安全方面的事他都要了然于心,怎么带好队伍、关心员工生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些他都要想到,做好。看到员工违章了,汪鹏会耐心告诉他应该怎么做,然后严格按制度规定处罚。
对自己“苛刻”
汪鹏有个习惯,每天早上5点钟雷打不动起床。即使凌晨一两点才睡,早上也会准时起来。
“在清河当技术副队长的时候,每天早上5:30就要去办公室汇报前一天的生产进度。”说起这个生物钟的形成,他多少有些无奈,但现在已经成了汪鹏的生活习惯,难得的休假时间他也在这个点醒来。
汪鹏说这和自己“苛刻”的个性有关,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除了早起,还有记录的习惯。
“每次在现场处理完问题,哪口井、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我都会详细记录下来。”汪鹏说记笔记这个习惯也是当技术员的时候养成的。“找漏施工是最需要经验的工序,记下来对以后的工作有帮助。”汪鹏绝不允许自己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对自己“苛刻”,让汪鹏成长得更快。勤于反思、善于总结让他慢慢在基层队展露才华。担任技术副队长半年多,挤堵、打捞等措施井他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在小班实习了7个月,他便被提拔为技术副队长,如今已经是113修井队队长了,作为一个年轻的85后,他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石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