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3|回复: 7

[转贴]

发表于 2017-7-12 09:56: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河南石油 黄龙江

    井是一泓看不见底的乡愁,井是乡愁颇丰富的内涵,井是一杯酽浓的苦咖啡,井是乡村的最初雏形,井是乡村里“为有源头活水来”真实写照。

    井是乡村变迁,乡村民俗,风土人情的最初滥觞。

    印象有一部《辘轳、女人、井》一部电视连续剧,曾打动无数人心和赚足了许许多多人的眼泪,就是因为,他承载着旧乡村里,那些触及情感的泪腺。那些以宗为伦理底线的乡村生活真善美的再现。

    井是农村老家最温暖人心的驿站!

    记得,舅姥家村子中央就有一口带辘轳的百年古井,迄今还在发挥他的价值,被留守的老人们使用着。纵然家家户户都用上自来水,连挑水的扁担也寻不到三两条,从南国归来省亲表兄弟的微信照片里,仿佛又一次伫立井架前,目睹锈迹斑斑的辘轳与苔藓丛生的井口,那些曾被村民拉上拉下的井口的凹槽依然,仿佛见证着一段难以磨灭的乡村老故事。

    尤其是,老家村西路口的那口老井,井有三丈左右深,井壁就是用家乡山坡上的条石和原石垒砌而成,井口较大,是用四块前明清大石碑围城的,也记不得他是何年何月建成的,如今,整个村子里都搬迁到新社区了,这口老井并没有被老百姓用土掩埋,仍然孤零零地在原地,周遭的野花和蕨类很旺盛,享受着老井带来的福利。

    在乡村的繁文缛节里,老井就像一株北方村落里最常见老槐树,他的根脉已经扎进了每一个从这里走出去的后人的心壤里,成为了挥之不去的乡愁的一部分,纵然连老树也被连根拔起的村落,老井却安然无恙,这就是一种浸入骨髓的情愫和割舍不断的情怀。

    老井,成为了乡村文化的最原生态传承之一!

    看过《平凡世界》里有一段描绘:两个村子抢水发生械斗的画面,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是难以体会到的。民以食为天!在靠天吃饭的年代,在生活水准还比较低的年代,水就是村民的命根子,拥有水资源就意味着五谷丰登,鸡鸭成群,才有冬日里“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浓情诗意和风雪夜归人的乡村浪漫。

    井,是乡村文化和民族文化最富裕的源泉。

    关于井字的成语就很丰富。如坐井观天,井底之蛙,井然有序、落井下石,心如古井,临渴掘井,丁工凿井,背井离乡,历井扪天,云龙井蛙,市井无赖,从井救人,牵牛下井,踢天弄井,井水不犯河水,入井望天……褒贬不一,单单从这些字词里,我们就能一一挖掘出无数的林林总总的故事与传奇。

    井,其实并不深,却装满了深深的乡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8:15:56 | 查看全部
欢迎老师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4 15:14:53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4 15:15:03 | 查看全部
赵老师太给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4 15:15:13 | 查看全部
向敬业的赵老师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5 15:05:03 | 查看全部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给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5 15:05:14 | 查看全部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回帖辛苦!学习白老师的敬业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5 15:05:26 | 查看全部

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