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1|回复: 0

迷宫“寻金”的女人——记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总地质师苏苇

发表于 2017-7-12 16:23: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从当年青葱浪漫的女大学生,到如今的荣誉等身的中央企业先进职工、湖北五一巾帼奖;从当年勤学好问的女技术员,到如今泼辣干练的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总地质师……

今年43岁的苏苇,从事石油地质工作22年来,她把理想融入地层,把青春献给石油,在沉积与凹陷里寻找一个个梦想,在断层与隆起中追求一个个希望,带领团队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创造了江汉油区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0万吨以上的骄人业绩。她本人先后被评为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先进职工、中石化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湖北五一巾帼奖;她主持、参与完成油田勘探开发重大科研成果14项,其中3项获省部级奖励。

打破“魔咒”

初见苏苇,很难把她的外表与黑色的石油联系起来。她清秀文雅,说起话来和风细雨,有些江南女子的味道。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却从填报大学志愿的那一刻起,就把自己人生的坐标定在了石油上。

“一定要在石油勘探上有所作为!”说这话时,苏苇刚刚大学毕业,分到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采油2队。那时的她,正青春年少,踌躇满志。到队里没多久,一位前辈就悄悄告诉她,江汉油区已进入开发中后期,要想在勘探开发上有所作为,难!学地质专业出身的苏苇,偏不信这个邪,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打破这个“魔咒”,在勘探开发上搞出点名堂。

年轻的苏苇每天最早到队上又最晚离开,她着了魔似的,不是蹲在采油树下,就是守在新井旁,忽而侧耳倾听设备运转的声音,忽而埋头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一遇不懂的问题,她就追着师傅们打破砂锅问到底。有的师傅怵她,见她边躲边跑:“嘿,这小丫头,问题真多,肚子里那点存货早倒给她了,她还不满足。”

就是在这不停地追问中,苏苇把一个个问号拉直成了感叹号——她很快成了队里技术全面的“智多星”、多面手。

2000年春,黄场油田滚动勘探拉开序幕。为取全取准新井地质资料,苏苇坚持每天来回跑4趟井,不间断地测动液面,量油核实产量,鞋磨破了,脚打泡了,人晒黑了。凭着执着与认真,她不仅为区块勘探提供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还与同事们共同提出了40多条合理化建议,实施后年增产原油800余吨。

一年后,江汉采油厂推行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抽调全厂地质战线的10名精英组建静态室,全面负责寻找优质储量、实施产建部署工作。苏苇从众多技术员中脱颖而出。为尽快胜任新工作,她全身心投入知识的储备与更新。地震储层预测、构造精细解释、层序地层学,这些陌生的学科知识,她以最快的速度装进大脑;20多种构造、70多个圈闭、400多口井位,这些复杂的地层资料,她以最短的时间熟记于心。从前线生产管理到地质勘探研究,苏苇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专业技术的重大转型。

圈闭“突围”

“百分之一的机会,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苏苇一贯遵循的行事准则。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位于潜江凹陷中南部的周返断裂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勘探开发,由于构造圈闭难以落实,一直没有重大突破。2005年,时任地质研究所静态室主任的苏苇,通过对该区块的成油条件分析,把目光盯在了寻找岩性油藏上。为了拿出科学的勘探开发依据,苏苇带领同事一起踏上了艰辛的找油历程。他们整天面对图上起伏不平的地质曲线,分析密密麻麻的资料数据;经常颠簸几个小时,核实油水井生产状况;累了,就在走廊上散散步;饿了,要份盒饭、泡碗方便面;困了,趴在桌上打个盹。终于,她和同事们落实了该区块的13个岩性或复合圈闭,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93万吨,控制地质储量58万吨。

在一次分公司井位论证会上,苏苇带来了一个提案:建议在周16-2井区旁部署一口评价井。会上,很多专家认为该区域地质储层变化太快,投资风险太大,项目没有通过。一个月后,苏苇又来到了论证会,还是因为证据不足,专家组不同意“上马”。怎么办?如果该项目成功,就可能找到几十万吨的储量,可一旦失败,丢掉的就是上千万元的投入。

苏苇选择了坚持。她在密密麻麻、堆积如山的数据和资料堆里艰难地寻找。30天后,她带着一份详细的砂层分布图、沉积微相图和井位部署图,第三次来到了分公司井位论证会上。她严谨的论述得到了专家的首肯,方案终获批准。投产后,该圈闭新增石油地质储量60万吨,一个“金娃娃”又被她开心地抱到了怀里。

“再难啃的骨头,只要你啃,就能啃出肉来。”这话从充满江南女子味道的苏苇嘴里蹦出,反差极大,却没有人不服气。

寻找“黑金”

“作为一名石油地质工作者,找不到油,就是最大的失职。”这是苏苇常说的一句话。说起专业知识,她如数家珍,可当有人问起当季服装流行色时,她却常常一脸茫然。苏苇深深沉醉在由复杂地质构造构成的“迷宫”里。于她而言,最大的渴望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在地层深处寻找她梦寐以求的石油“黑金”。

2009年元旦刚过,就从江汉采油厂钻井项目组传来消息:扩边井浩4-10井未钻遇油层。开年第一口探井就没打响,给完成全年新增储量任务蒙上了阴影。那段时间,时任厂地质所静态室主任的苏苇寝食难安,满脑子都是地质构造图和数据。

又一个不眠之夜,苏苇和同事们站在油田井位图旁,苦苦寻找答案。突然,她的目光跨越一个巨大断层,脑中蹦出一个大胆设想:“浩口油田应该是两条河道沉积,我们的扩边井打在了两条河道中间,如果再向外扩500米,也许就是第二条河道?”这思路让静态室的人都激动得蹦了起来,新增产量的突破口终于被找到!在她的建议下,浩4-11井钻探成功,新增地质储量30万吨。

首战告捷,苏苇和同事们信心倍增,又相继在不同井区发现了一批可供钻探的滚动探井和油藏评价井。这一年,苏苇带领静态室的同事们共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15万吨,落实石油地质储量140万吨,出色地完成了储量、评价及新井产量任务。

在担任地质所静态室主任的4年时间里,苏苇和她的团队创造了每年寻找地质储量200万吨、实现新井产油7万吨的奇迹。

地下每一个储油孔隙都是一道难解的试题,它无时无刻不在考验找油人的责任心和意志力。2010年初,江汉采油厂原油产量跌到了几年来的最低谷。“宁可少睡一次觉,也要多拿一吨油”。刚担任地质研究所所长的苏苇带领全所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查资料、找数据、搞分析,咬紧牙关寻找产能建设的突破口。为了论证潭71井区部署评价井的可行性,她冒着零下3度的倒春寒,一连6天守在井场调查论证,先后查看了300多页的井史资料,对比了1万多个生产数据。凭着严谨细致的作风,苏苇和同事们取得了潭口地区滚动勘探评价的新突破,刷新了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75万吨的最高记录,同时取得了老区稳产的艰难突破,为江汉油田连续14年稳产70万吨立下汗马功劳。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将承载着她所有的汗水与付出。苏苇的人生支点就是石油。在充满艰辛和曲折的勘探开发之路上,她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在接踵而来的成绩和荣誉面前,她没有停下脚步,休憩片刻。

2014年5月,苏苇被任命为江汉采油厂地质老总。她深知:挑战就在前方,找油的重责还在肩上,她将勇往直前,向着隐藏在地层深处石油“黑金”,不断掘进。

(江汉油田 林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