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回复: 0

把科研经费切实用在刀刃上(人民时评)

发表于 2017-7-13 06:25: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把科研经费切实用在刀刃上(人民时评)
2017-07-13 贾宝余

  所谓“刀刃”,是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越磨越锋利。让钱成为活钱,让刃成为锋刃,自会吹皱自主创新的一池春水





  “科研资金的使用再次松绑”“不让科学家在报酬待遇上吃亏”。日前重新修订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资金管理办法》,再次释放利好消息,让科学家们少为事务性的工作而烦心,更能集中精力面向国家需求搞科研、出成果、出思想、出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此次新修订的办法,延续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精神,体现了集中财力、聚焦重点、部门协同、放管结合、释放活力的改革思路。《办法》呈现的“激励+松绑”逻辑,是对此前相对死板的制度的调整和优化,也是科技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界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而这一驱动力首先来自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此前,在科研经费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方面,程序繁琐、花钱不便、约束太死等问题,备受科研人员诟病。制度背后,是对科研人员的信任不够,对科研创造性劳动的尊重不够,对科技创新规律的遵循不够。应该说,花钱必须建立规矩,这些规矩,是为了确保钱不浪费、不用偏、不流失。然而,如果这些规矩抑制了创新活力、束缚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违背了科研活动的运行规律,就应该适时调整和优化。这次新出台的办法,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激励力度,有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潜力。


  实现创新驱动,需要摆脱生存型科研模式,这就涉及如何优化配置科研资源。一个课题组,几十甚至几百人,没课题就断供了,揭不开锅,何谈创新?科研人员需要不断申请课题来获取经费。但拿到经费只是第一步,出创新成果才是目的。因而课题组不仅需要有研究积累,也需要资源的积累。新办法坚持遵循科研活动规律,调整完善组织管理架构,厘清各管理层级职责,优化管理流程,改进管理方式,有利于建立更加合理的资金管理模式。此外,新办法还提出“前补助”“后补助”,针对重大专项的研发性质采取不同资助方式,有助于促进科研机构的资源积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如何优化微观科技管理决策,也十分重要。要通过制度措施遏止打着创新旗号的各类反创新、伪创新,但也不能把创新的苗头扼杀了。有学者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提出“破坏性创新”的概念,强调要更多地关注那些“非共识”领域可能出现的创新。新办法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产业化目标,支持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以及企业竞争前的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等公共科技活动,并对重大装备或产品进入市场的产业化前期工作予以适当支持。此外,新办法中,注重发挥专家组的决策咨询作用等做法,也有助于保证重大专项的有序进行。


  俗话说,钱要花到刀刃上。所谓“刀刃”,是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越磨越锋利。让钱成为活钱,让刃成为锋刃,自会吹皱自主创新的一池春水。相信《办法》的出台,能更加推动重大专项任务的有序实施,打造一批体现国家科技实力的“大国重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从而在世界科技强国的征途上越走越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