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写评语,马虎不得(行与思)
2017-07-13 张 烁
一位乡村老教师讲起这样一个教训,有一年期末写评语,她一不留神把一个“优等生”和一个“差生”的名字搞反了,结果,“优等生”拿到了差评,“差生”拿到了好评。让她颇为震惊的是,一段时间之后,两个孩子均实现“逆袭”,变成了评语中的样子。痛定思痛,她把写评语总结为:“一句话,一个人、一辈子,马虎不得”。
令人遗憾的是,很多老师对写评语的认识远远没有达到如此高度。近来,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就很失望,老师给他们的评语不但是从网上找的,甚至连抄一遍的耐心都没有,而是打印出来,撕成小纸条贴上。由于评语“批量化生产”,很多孩子的评语几乎雷同,空洞无物,孩子们很失望,家长们很无奈。这里面,有老师的不认真,学校管理的不严格,归根结底还是老师对评语的不重视。
评语,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说到底,它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既起着师生交流的作用,也有着指挥棒的功效。那么,学生们期待收到什么样的评语呢?
“你优秀的成绩、优美的字迹赢得了同学们的青睐。‘天才出于勤奋’,老师希望你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成长得更加出色。”看到这样的评语,相信孩子能收获自信,继续努力。
“多数时候你有克服困难的毅力,但缺少一点自信。愿你再接再厉,就如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定有绽放的一天。”看到这样的评语,孩子更容易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
一个好的评语,应该充分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亮点,找准存在的问题,并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家长和孩子可以从评语中获得老师的暗示,发现孩子优缺点,明确改进方向,从而向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变化。
对老师而言,写评语是责任、能力,更是师德,很可能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评语,会影响某个孩子的一生。写评语,确实马虎不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