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7|回复: 1

[深圳新闻] 光污染让城市“看星空”成奢望 暗夜保护亟待立法

发表于 2017-7-13 16:37: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光污染:美丽星空的杀手
  国际暗夜协会北京分会负责人王晓华介绍,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天文界就提出了光污染的概念。后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了光污染的定义:一是过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二是成为影响光学望远镜所能检测到的最暗天体极限的因素之一。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晋峰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光污染会对生物的生命周期产生不良影响,使人患癌症几率上升,尤其严重影响天文观测。美国《科学进展》杂志2016年刊文称:由于光污染,现在地球上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看不到夜空中明亮的银河。联合国大会此前宣布2015年为“国际光年”,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控制光污染和保护星空观测环境。
  “受光污染影响,人类天文观测及一些动植物和微生物生存环境受到干扰,美丽星空正成为一种越来越稀缺的资源,适合天文爱好者的观星之地不再容易寻找。”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姚永强说,上世纪30年代我国自建的紫金山天文台受光污染影响被迫改为博物馆。
  姚永强说:“目前城市光污染、无线电噪声日益严重,让大口径高灵敏度的天文望远镜无法看到暗弱辐射的星体。
  暗夜保护:向光污染说不
  1988年,非营利性组织国际暗夜协会在美国成立,专门与光污染作斗争。据王晓华介绍,国际暗夜协会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64个分支机构,在世界各地认证了71个国际暗夜保护地,其中暗夜公园41个。
  暗夜公园是国际暗夜协会为呼吁治理全球光污染,而在全球范围内评选的一些暗夜条件极佳的区域。在晴朗天气的夜晚,人们在暗夜公园可以看到壮美的银河,欣赏由成千上万颗星体组成的夜空,很容易捕捉到划过天际的流星。
  我国的暗夜保护工作近年取得显著进展。2014年7月,我国首家暗夜公园在西藏阿里地区投入运营。2016年6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和西藏自治区政府达成共识,将我国首批“暗夜保护地”试点项目落户西藏,暗夜星空被列为中国科协援藏重点项目,阿里暗夜保护区和那曲暗夜公园的后续建设被提上日程。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经过系统的摸查、研究,发现西藏在暗夜保护方面拥有宝贵资源。这里人口少、照明少,空间条件好、地理位置高,星空资源非常丰富,具备建设暗夜保护地的先天自然条件。”周晋峰说。
  暗夜保护地试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户外照明将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划、改造和管理,防控光污染,使优质的夜空资源像其他遗产一样得到保护;将配套建设星空体验区、望远镜观测区和旅客服务区等基础设施,推动当地星空文化产业发展。
  为规避光污染对天文观测的影响,2003年,国家天文台组织启动了中国西部天文选址计划,姚永强担任西部选址项目组负责人。经过10年左右的考察,最终确定阿里地区狮泉河镇为国际一流的天文台址。
  “这种高海拔天文台址的优质天空观测资源全球稀缺,需要得到精心保护,这是建立阿里暗夜保护区的根本动因。”姚永强说,“只有保持良好、自然的夜间环境,才能使阿里天文台址引入世界顶级的天文望远镜设备,阿里暗夜保护区将有助于实现几代天文选址人的目标。”
  留住美丽星空,我们一起努力
  暗夜保护工作直接带动了星空旅游文化产业的兴起。阿里暗夜公园放置了6具折射式和反射式望远镜,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星空摄影专用平台,旺季时期,每晚都有200多名星空爱好者来此观星。
  阿里地区旅游局党组书记次仁桑布说,阿里地区提出了以“天上阿里,最美星空”为主题的星空特色旅游产业规划,将把暗夜公园建成青少年天文知识科普基地以及星空摄影家的创作基地,引导游客和社会公众认识光污染的危害。
  专家表示,星空旅游是一个全新业态,其发展必须遏制光污染的发展。夜间环境保护仅靠民间力量远远不够,应当上升到国家层面,对光污染和夜间环境保护问题给予适当关注,对民间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工作给予引导和支持。
  国际上治理光污染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从立法角度治理光污染;二是采用行政管理手段规范。例如,韩国首尔市将城市划为六类光环境控制区,纽约伦敦等大城市管理部门往往对楼宇灯光的开放时间、灯具的形式以及光源距离住宅的远近等作出细致的规定;三是鼓励支持类似国际暗夜协会的社会组织开展宣传活动。
  我国光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制定工作比较滞后。2016年7月,有网民在中国政府网留言呼吁国家出台全国性光污染法规。周晋峰说,法律缺失使得“光污染的标准与危害性难以量化”。“受到光污染该找谁来解决”“光污染如何处罚”等问题没有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应针对特别地区(如科研观测点、自然栖息地、暗夜保护区等)加快推进夜空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
  光污染治理研究是一项系统科学,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其列为生态环境的一个层面建议关注。王晓华认为,西藏的“暗夜保护地”试点项目将弥补我国光学观测的不足,为探索光污染治理积累经验,向世界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姚永强说:“阿里暗夜保护区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建议在此基础上尽快申报国家项目,联合有关组织在适当时机发起设立中国星空协会,使之成为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国内工作的专门机构,提升我国在国际光污染研究和治理方面的话语权。”(半月谈记者张京品)
  
  来源:中新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16:40:15 | 查看全部
欢迎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