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6|回复: 0

平凡的坚持

发表于 2017-7-13 16:37: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油报  │ 作者: 特约记者 刘永柯

         采访杨艳,是个特别“烧脑”的任务。刚从九龙山脱硫站下山,杨艳又马不停蹄赶赴几百里外的江油净化厂上班。“我真的没啥事迹,荣誉是大伙儿的……”

  西南油气田川西北气矿净化厂净化工段分析班人才济济。有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两届油气田公司级劳模和高级技师。相比他们,气矿去年新科劳模杨艳略显“单薄”:衣着朴素身材单薄瘦削。从1993年干上分析工就再没改行。履历如同外表一样缺少“亮点”,没有惊天动地和轰轰烈烈,只有24年一如既往的平凡与坚持。

  去年年底,国内第一高压气井一次投运成功。这是公司首座单井湿法脱硫站,配套的天然气湿法脱硫工艺此前从未接触过,压力高、风险大、时间紧,净化厂技术骨干和党员组成保运“先遣队”提前进驻九龙山。杨艳是其中一个。

  从最初场地清理,到仪器设备物资清点、归类,再到分析方法、标准和管理制度的建立……杨艳和同事们忙得晕头转向,分析站从无到有,运行逐步步入正轨——那一次,杨艳在大山中待了20天。回江油家中没休息几天,接着上山。在江油到广元九龙山间来回奔波,往返行程近500公里,杨艳已习惯这样的“两地双岗”。

  脱硫站的溶液中硫化氢含量低,用简易碘量法测量不够准确。杨艳和同事们在实施分析标准过程中不断摸索,首先用氮气将溶液中硫化氢吹出来,再用碘量法测定硫化氢含量,解决了这一棘手难题。

  “严格执行制度,是一名分析工职责,绝不能简化程序。”性格开朗的杨艳一脸严肃。“大修中,分析班要第一时间测量气体监测数据,这是检修人员能否进入塔、罐进行操作的首要条件,分析数据准确性事关操作者人身安全。”

  2015年,杨艳提出“净化气取样口改造”建议,将分析室室内取样点移至装置,现场分析及时、直观了解净化气气质,省去近500米输气管线,节约了用气量,减少分析余气排放。九龙山的艰苦和枯燥,改变不了杨艳乐呵呵性格。利用闲暇为年轻小妹妹缝制衣服,休息时和姐妹们玩自拍。细心的她用乐观开朗感染着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