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7月12日,和往常一样,朱高文穿着解放鞋,提着资料袋,迎着黎明的薄雾向赤水市两河口镇大坝村贫困户家中走去。对朱高文来说,这是他扎根基层工作44年,自6月3日退休后,近一个月来,退而不休继续坚持帮扶贫困户的特殊时光中的一天。 |
朱高文工作经历丰富,16岁参军,转业后到复兴区工作,现从两河口镇工作员岗位退休。“脱贫攻坚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到退休了仍能参加这场从未有过的脱贫攻坚战,我心里无比兴奋和自豪。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百分之百完成任务!”朱高文动情地说。 |
[/table] | [table=100%,#ffffff] 朱高文帮扶的对象是大坝村两头最偏远的贫困户,大坝村一组帮扶2户,五组帮扶4户。而贫困户家离两河口镇最远有14公里,最近的也有7、8公里。他走完所有帮扶户需要1天的时间。 |
和其他年轻干部相比,朱高文的工作量算是大的,但他毫无怨言,总是天刚亮就出发,天黑才家。长年累月走访帮扶,朱高文和贫困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取得了较好的扶贫成效。 |

朱高文(中)访问贫困户
杨成彬一家是朱高文帮扶的贫困户中最困难的,全家6口人,杨成彬双腿残疾,父亲眼盲,母亲有精神病。朱高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次去总带点慰问品,和他们拉家常,鼓励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并帮助他们申请了低保和民政救助。他还到处奔走联系,为杨成彬的两个妹妹在市区找到了工作。现在,杨成彬一家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预计今年可脱贫。 |
贫困户何生桥一家在大坝村最偏远的法王黄木沟,这里交通闭塞,有资源却卖不到好价钱。为解决交通瓶颈,朱高文和村组干部一起积极对接,为大坝村争取到国家千亿斤粮食项目,现已硬化从玫瑰小镇到法王的通村路4公里,剩下的4.5公里将通过赤水市交通“2111”工程完成。他还利用自身交往广的优势,介绍何生桥的儿子何光汉学做铝合金门窗手艺,现何光汉已成为“师傅”,正准备用“特惠贷”资金开门市创业。 |

朱高文一直在扶贫路上
通过持续走访,精准帮扶措施,现在朱高文帮扶的6户贫困户,除了杨成彬一家,其他5户已全部脱贫出列,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多元。 |
原本,组织考虑到朱高文的年龄大了,没有安排他包组。因此,安排大坝村一组、五组包组的包组干部是两位年轻人。但他们对村情组情不熟悉,没有群众工作经验,脱贫攻坚工作很被动。朱高文很是着急,便主动带领他们走访摸排各家各户,起早贪黑,风里雨里,熟悉掌握了一组88户354名群众、五组146户495名群众的情况。 |
通过走访排查,朱高文和包组干部及时对接相关部门,解决了大坝村一组、五组通村公路硬化、农村住房和饮水安全等问题。在朱高文的宣传和帮助下,两组群众苦干实干,产业不断发展,人居环境和卫生状况得到不断改善,邻里更加团结和谐,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极大提升。“几十年的交情,别人的账可以不卖,老朱的账是一定要卖的哟!”群众乐呵呵地说。 |

朱高文参加群众大会
 
白天忙于走访,晚上又熬夜整理资料,今年4月,朱高文突然晕倒在地住进了赤水市人民医院,医生查出,他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和心脏病等病症。两河口镇党委政府建议他休息,好好治疗。但仅过去2天,朱高文又回到了两河口镇。“这些病我早就有了,这次眩晕是血压飙升造成的,休息两天就好了。时不我待,要退休了,脱贫攻坚还有好多事等着我去做呢!”就这样,朱高文和其他扶贫干部一样,没有休息日,没有和家人团聚休闲的日子,依然坚持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
“人的一生转瞬即逝,能够真正引起记忆的东西很少,参加脱贫攻坚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我将倍加珍惜,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莫道桑榆晚,最美夕阳红”,从朱高文身上,我们看到了基层老干部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奋斗一生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