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14 15:26:33
|
查看全部
家正而天下定
“‘训俭’醒一人,‘家范’正万家。”王在京说,与《训俭示康》相比,洋洋数万字的《温公家范》则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治家的方法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它以“家正而天下定,礼乃治家之本”为宗旨,系统地阐述了父母、子女、兄弟、夫妇、婆媳等家庭伦理关系和治家的原则,以及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之道。只有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各守其责,都按照各自的道德行为规范来做事,家庭才能和睦。
“为人诚实忠厚,做事光明磊落,为官清正廉洁。”王在京说,司马光终生追求的这一信条,与“三严三实”的内容相通,同样适用于现在的党员领导干部。王在京讲了司马光卖马的一个小故事:司马光在洛阳闲居的时候,家里缺钱,要把一匹马卖掉。这匹马长得高大健壮,只是夏天会犯肺病。司马光反复嘱咐管家,卖马的时候把这个情况说清楚。后来管家卖马时忘了说,钱卖多了。司马光让管家把多出的钱退给人家,并教育管家做人要讲诚信,不能为了多卖几个钱,就欺骗别人。
司马光认为,家庭伦理与社会道德相辅相成,治国要先治家,要规范每个人的行为。“以礼治家”也就成了司马光“治家”篇中的核心观点。在《资治通鉴》中,他阐明了以礼治国治家的政治思想:“礼之为物大矣!用之于身,则动静有法而百行备焉;用之于家,则内外有别而九族睦焉;用之于乡,则长幼有伦而俗化美焉;用之于国,则君臣有叙而政治成焉;用之于天下,则诸侯顺服而纲纪正焉。”
杏花碑文千古传
在司马温公祠内有座杏花碑厅,里面的四通断碑是国家一级文物《司马温公神道碑》,因其发掘于杏花树下,又称杏花碑。碑文共2766字,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奉宋哲宗之命,撰文并书写的。碑文文采飞扬,荡气回肠:一是记叙了司马光对朝廷的功绩;二是描述了司马光死后灵柩归葬时的感人情景,“京师之民罢市而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三是以韵文的形式,歌颂了司马光一生的功德。金石为刻,言之凿凿,实为司马光显赫德绩的明证。
走出司马温公祠正门,右侧20余米处,耸立着一座碑楼。碑楼内是明代重刻的《司马温公神道碑》。王在京对这通高9米、宽1.7米的石碑格外重视,他介绍说,碑额和基座是宋代原物,碑身是明代嘉靖元年,巡按山西监察御史朱实昌命人仿宋碑复制的。碑额上“忠清粹德之碑”为宋哲宗亲篆。当年司马光的政敌在砸毁原碑时,因碑额上有皇帝手书才得以幸存。碑楼上的“粹德辉煌流涑水,清忠发越秀峨眉”既是对司马光功绩的高度概括,更是其精神的光辉写照。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4日 09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