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山东商报

都延玲回家后,奶奶特意为她煮的面条
平时基本不买衣服,整个高中吃食堂里菜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每天的生活费最多七八元……刚高中毕业的都延玲谈起高中生活,脸上依然挂着灿烂的笑容。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这个文静的女孩从小能见父母的次数少之又少,一直和年迈的奶奶生活,中学的生活费都是靠奖学金支撑,接下来的大学开支更多,都延玲的心里没了着落……文/图记者于娜
不舍得吃食堂的菜 每天饭钱仅7元
在学校食堂,伙食费用要比市面上偏低,即便这样,一个三五块钱的菜,对都延玲来说还是有些奢侈。“高中三年我基本没吃过几次食堂的菜,一般就是馒头、包子、饼,早上和同学搭伙吃,中午自己买个饼,便宜又撑数。”每天饭钱仅7块钱,一个月生活费不到200块,对于现在的物价来说少得有些可怜,可都延玲谈起这些却显得十分淡然。
上了高中,都延玲每两个星期才能回家一趟,她家所在的村比较偏,距离夏津县城要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每次她都是和几个同学一起拼车回来。“平时自己都不怎么开火,顶多煮个面条吃,孙女回来就用大锅做几个菜。”奶奶今年已76岁,背有些驼,孙女要回来她就高兴。
都延玲说,奶奶做的饭特别香,最爱吃的是奶奶做的鱼。高考前最后一次回家,奶奶特意提前托在外打零工的邻居带了一条鱼,做给孙女吃,“想了好久的鱼,那次回家奶奶竟真的给做了。”吃完那顿“大餐”,都延玲备考更有信心了。
爸爸出去打工就为了我们能念书
都延玲还有个上初中的弟弟,姐弟俩都是典型的“留守少年”。父亲在外地干物流,每年只有农忙的一两个月回来一次,经常是都延玲刚要放月假回家,父亲就要走了;母亲虽在附近打零工,但早上5点多就走,要到晚上近8点才下班,两人也基本碰不上面;弟弟住校后姐弟俩见面机会也少之又少,她说弟弟比她学习好,将来一定能考上更好的大学。“俺妮挺懂事,学习也不用大人操心。”从小看到大,奶奶知道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心疼孙女。初中3年靠5千多的奖学金支撑下来,将来的学费仍是问题,“一年见不着几次,儿子出去打工就为了俩孩子能念书。”
想学会计,将来考了证更好找工作
作为理科生,都延玲最喜欢的科目是生物,高考561分,她觉得这个成绩还算满意。志愿学校她选了山东师范大学等几所省内学校,专业却选了会计、工商管理等相关类别。“觉得会计学好了将来找工作更容易些,再考个证,毕业就能独立挣钱了。”
父母身体不好,奶奶血压高、心脏病常年吃药,都延玲打算今后要打工挣钱,“妈妈从来不提钱的事,怕影响我学习,每次要钱都是有多少给多少,不够就去借。”都延玲觉得多亏这些好心人,“能考上大学我挺感谢他们的,以后我也要做很多公益的事,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圆大学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