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在福建厦门石油这方舞台已经演绎了二十多年,经历了它从简朴到华丽转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次被打磨,一次次被提升。这舞台的演员都是主角,没有配角,大家各司其职,认真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这些年来我与谁共舞?与谁擦肩?那些往事随着岁月的沉淀,形成了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不时从脑海中跳出来、滚出来……
春日在天涯
刚入职公司时,我被分到郊区的一座加油站。一开始,心情是极度忧郁的:业务不熟、语言不通、人脉没有。最难耐的是这湿热的气候,让我无所适从。多少次梦回故里——胶东半岛,我那可爱的家乡,那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民风淳朴。
我一次次叩问自己:到底要不要留下来?家庭的责任感和站里那些好心的同事们,让我的心慢慢收回,也一步步融入这里的生活……
当时的加油站周边很荒凉。白天加油车辆不多,到了晚上就关门歇业了,所以全站只有十名员工,大家轮流值班。我们称呼站长“阿珍”,她是一位老大姐,也是一位“老三届”初中生,兼做计量员。印象中我们很少开会,阿珍会经常和大家聊天,更多的时候是撸起袖子带头干:炎炎夏日,她穿着大短裤和T恤衫蹲在油罐车上量油,那副锱铢必较的劲儿让司机们心生畏惧;拿着大扫把在罐区清扫落叶,用大剪刀修剪绿化带;在厨房协助阿姨煮饭,给我们改善伙食……最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基层站长,阿珍有一副宽广的胸怀,她对员工一视同仁,没有偏颇之心,遇到问题就事论事,从不记恨人。
她常把毛主席的话挂嘴边:“不犯错误的人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有,改了就是好同志。”她夜里经常留站值班。站外一片漆黑,方圆空旷,冬天风大,站里的铝合金门窗被刮得呜呜炸响,有时声音非常怪异。轮到胆小的女工当班,会战战兢兢,当看到阿珍窗口的灯光,心里就吃下一颗定心丸,安然到天亮。
阿珍经历了物资匮乏的三年困难时期,又作为“老三届”知青下乡到闽西,返城后成为了中石化的加油站一线管理者。所以“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就是她的座右铭。她克勤克俭,衣着朴素,做事严谨,为人低调。从未见过她穿华丽的衣服。一年四季,就是那几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装换来换去,脚上始终是那款“老掉牙”的布鞋。她的作风体现在工作中就是——不给公司多花一分钱。她很少报修,经常带着男员工给那些老旧的设备“治病”,敲敲打打,缝缝补补,再对付些时日。她常说,公司派人来趟不容易,站里能修就省了这些费用。
可是,就有个别员工不理解:这何苦呢?
公司那时没有规范化服务和加油八步法,我们的服务标杆是“李素丽”。阿珍经常讲她的事迹,要求员工像“李素丽”那样真诚、热情地为顾客服务。加油机是那种老掉牙式的、机械的。加油前要先用油枪使劲往下压,然后“噼噼啪啪”一阵响,计数器回到原点,才能开始加油,这过程大概需要几分钟。我常常“恶作剧”地想,如果现在还是那种设备在加油站运行,将是何种场景?但是那年代还真没听说过投诉,偶尔有点小打小闹的纠纷,阿珍就地就能解决。
那时没有局域网,更没网络,所以就没有一封封的邮件回复。和公司唯一的联系就那台固定电话,一段时间阿珍会去开会,她回到加油站后一个班组、一个班组地传达给我们。站里没有电脑,做账全靠手工。最棘手的就是加油机内表不转了,这时我们就用本子把加油记录一笔笔记下来,结账时用计算器累加。
那时支付方式就现金和油票,洗票套现行为是可耻的,也是被大家所唾弃的。尽管时常有司机抛出“橄榄枝”,但是我们不为所动。因为在员工的心里,公司是家、是根,不能对它有一点点伤害。这种主人翁的责任感一直伴随着老员工们,与公司翩翩起舞,成为加油站的中流砥柱……
几年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小站的人员被四散分流了。这些年,我时常梦到那座小站,它是我灵魂深处最温暖的所在。当年我从遥远的北方来到天涯一隅,它接纳了我、包容了我、培养了我,让我深深根植于厦门这方热土。它是照进我人生路上一缕春日的暖阳……
姐妹同心,其利断金
后来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去公司业务部门下属的一个营业网点,也就是今天IC卡客户服务中心的前身。不久便被派往业务最为繁忙的湖里加油站网点,在那里,我邂逅了两位能干的姐妹——陈莉娜和张锦滨。
网点设在湖里加油站的站房内。用现在的眼光看当时的湖里加油站,简直就是破败不堪。但它的油品销量在厦门可是龙头老大。网点的设施更是老旧——用铁皮搭建的三角形小屋,屋檐低矮,光线昏暗,夏天闷热,冬天寒冷。里面的柜台和桌子好像自古以来就在那里,非常老旧。它的容貌像一幅画定格在我脑海,以至于后来的湖里加油站改造得多么高大上,都不能给我留下印象。这是因为我在那小屋挥洒过青春的汗水,那时的业务量至今都令我“胆战心惊”……
当时网点的业务是对外销售油票和加油卡。加油卡不同于现在的石化智能卡。它的信息只有数量和车号,用充卡机一张一张输入进去,相当麻烦,它仅在厦门地区使用。顾客的支付方式是现金和支票,没有网上转账。支票是空白的,需谨慎填写,不能有一点瑕疵。同时根据顾客的要求,开具普通发票或增值税专用发票。
一个工作日下来,有一百多笔的业务,填支票的手都软了。现在一回忆,就是顾客排队的场景。但是在当时,我是那样淡定、从容,因为我身边始终有陈莉娜或张锦滨坐镇,我们三人轮班,保持两人在位。
她们二位手脚麻利,责任心强,有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若哪天账务出现差错,我们就会挑灯夜战,找出症结所在。有段时间油价频繁波动,有的人看到了我们手中的“权利”,动员我们做手脚、赚外快,我们不假思索就拒绝了。
尽管几位姐妹都清贫,但这种念头从未有过。在我们并肩战斗的岁月,没有一起投诉,没有一笔坏账。现在陈莉娜已经在厦门石油当了站长多年,她管理工作的加油站绩效排名无人能及,是当今厦门石油耀眼的“石油之花”。
张锦滨现在公司办公室就职,这些年也有多项荣誉加身。她们爱岗位、爱企业,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如今是实至名归……
会展情
随着公司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旧网点的营业方式已适应不了新形式、新要求,
于是IC卡客户服务中心营运而生。这新生的、充满活力的部门是对外展示中石化形象的重要窗口,只有年轻、漂亮、富有朝气的员工才能与之相匹配。显然,我青春不再,已经不适合这岗位,2010年我来到了尚在“襁褓”中的、还未营业的会展加油站。
刚竣工的会展加油站,外观靓丽、地段显赫,它像一位待嫁的姑娘,羞答答地站在厦门有名的地标——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的旁边,引起各方关注,虽然尚未营业,但也赚足了名气。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在消费者的千呼万唤中,2010年国庆节,正式开门营业了。因毗邻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它的人气是随展会起舞的。天时、地利成就了火一样的生意,加油站很快便迈入万吨站行列,便利店业绩在厦门也是名列前茅。因业务繁忙工作量大,员工频繁辞职,流失率高。从开业之初到现在,有上百号年轻人曾在会展加油站这方小小的舞台上挥洒过汗水,他们像走马灯一样换了一批又一批。最近几年,因公司“家文化”活动的开展,站里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开办了食堂、租住了宿舍、搭建了晾衣棚……
现任站长洪永鹭是一位“暖男”,他的管理方式是以情感人。对员工更多的是鼓励和表扬,不得已才委婉的批评。他是一位从基层一线成长起来的“老石油”,最懂员工的辛苦。在公司和站长的双重努力下,现在员工队伍已趋于稳定,各项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并取得不菲的成绩。
如今的会展加油站网络发达、设备精良,践行着中石化先进的管理模式,处在改革的最前沿,它的变化日新月异。这些年,我与时俱进,不停地学习充实自己,提高业务能力,跟上企业前进的步伐。现在,我慢慢力不从心了。尽管很努力,毕竟进入不惑之年,有些事情做不到位,达不到心中的标准。所以我心生退意,希望把岗位让给有朝气的年轻人。
会展加油站——我人生路上又一小小驿站,我在这里打拼、操劳、付出……,它倾注了我太多的情感。不久,我将从这方小小的舞台谢幕,心中很是不舍。在剩下的有限时光里,我会一如既往抛洒热情和汗水,为我的职业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感谢中石化,它敞开博大的胸襟接纳了我、培养了我,在她的怀抱里没有大富大贵,但是她给了我衣食无忧的、朴素淡泊的生活,这也许正是当下年轻的员工们应该追求的人生真谛。
(厦门石油 王新丽口述 黄西雷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