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大检查求实效 ,“动”起来最重要!
中国安全生产网 作者:徐松 2017-07-17 08:57:01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为期4个月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已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此次大检查活动,覆盖范围广、目标指向明、工作要求高。笔者认为,这次大检查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需要从五个方面“动”起来。
一、广泛发动,解决大检查“例行公事”、“流于形式”问题
一是及时部署、层层发动。安全生产大检查作为当前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等途径,及时、迅速部署安全生产大检查,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取得成效。二是广泛宣传。通过电视、报纸、广播或互联网等媒体,及时宣传各级政府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突出重点、检查方式等,便于社会各界了解和监督。三是要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动员企业职工和社会群众举报各类事故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四是认真细化和制定大检查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大检查序时进度,挂图作战,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岗位、人和月、旬、天,确保每个环节、每个时段、每个节点不掉链子。五是成立内行的大检查工作队伍。参加安全生产大检查的人员既要有技术方面的行家,又要有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人员,同时要根据每个组的检查重点,合理搭配、科学安排人员。
二、全力推动,解决大检查上热下冷、逐级衰弱的问题
一是各级要开展督查检查、暗查暗访、突击检查,推动压力层层传递,层层加强。做到省、市、县、乡镇一级比一级更具体,让部门、企业动起来,真正使安全生产大检查覆盖安全生产的全方位、全过程,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二是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推动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的重要部署和要求进行。三是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要推动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履行安全生产领导职责。党政领导要靠前指挥,协调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各环节和各部门的工作,及时解决大检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四是要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扎实抓好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
三、有效联动,解决大检查中可能出现的空白与“断档”问题
一是部门之间的联动。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在按分工组织大检查的同时,开展联合大检查和联合执法,使整个大检查覆盖范围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二是政府与生产经营单位的联动。通过政府组织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推动生产经营单位认真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各方面、全过程开展自我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三是社会各相关部门的联动;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及履职情况进行监察,新闻部门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其他有关的群众团体、社会人士也可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四是联动要顺畅。大检查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各级安委办要做好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服务保障、情况交流。
四、敢于触动,解决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问题
一是督促要认真。通过检查督查各级党委政府、行业部门检查监管责任落实情况,检查督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同时印证监管责任落实情况。二是执法要严格。对大检查中发现的每一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四个一律”等执法措施,依法严惩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彻底治理一批重大事故隐患,关闭取缔一批违法违规企业。三是问责要严厉。对自查自改不认真、隐患整治不彻底,大检查责任不落实、组织不得力、执法不严格的,严肃追究企业和有关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并向社会公开曝光。通过严肃追责问责,统一思想、认识、行动、标准,切实提升执行力。四是通过大检查,深入挖掘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查找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的风险隐患,科学研判预测,提前组织防控,努力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迅速行动,解决大检查效果“空”与“虚”的问题
一是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对表检查,严防出现“盲点”和“死角”。对查找梳理出各类问题隐患,实行问题清单管理,逐一落实整改措施、资金、预案、责任人和监管责任部门等内容,确保按期整改。做到自查自纠一批问题,督查整改一批隐患,形成一批经验,完善一批制度,做到第一时间体现成效。二是建立重大问题、重大隐患整改挂牌督办制度与“回头看”。重大隐患整改后要经有关部门严格验收合格后才给予消号,整改一个、验收一个、消号一个。三是加强警示教育和联合惩戒,集中曝光一批重大事故隐患和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公布一批实施联合惩戒和“黑名单”管理企业,公告一批依法关闭取缔的违法违规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四是要善于总结、找准安全规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努力把“想不到”、“不知道”的问题纳入视线有效管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