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3|回复: 0

习惯了不守规矩换再多护栏也没用

发表于 2017-7-18 18:27: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胡印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如果游客心中本来就没有敬畏,如果大家早已习惯不守规矩,即便换再多的护栏也没有用。
  近日,国家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向媒体反映,由于正值暑期参观高峰,国博馆外每天都有5根左右的红色护栏绳子被损坏,且很多无法修补。记者现场探访看到,的确有游客在等候进馆期间有拖拽护栏绳的情况。工作人员表示,更换护栏及在排队位置安放椅子都需要审批。(《北京青年报》7月17日)
  每天损坏5根护栏绳,这些游客可真够“闲得”。本来,金黄色的支架、红彤彤的挂绳,为游客区隔出一个等候的空间,以保证公共场所的参观秩序,这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一定要摇晃、拉拽,甚至坐上去呢?
  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机构,国博按照国际通行惯例,一组一组地放人,也是为了让参观者有一个更好的观展环境。等候,并非没有必要。不要说国博,国内外一些有名的博物馆,哪个可以一哄而上?哪个不需要参观者耐下性子遵守秩序?或许,从排队等候的情状,也可窥见国民的素质、修养以及对于文化的热忱。
  国博等候区护栏绳的遭遇,其实也是国内很多地方等候区设施的共同命运。不同之处在于,那些地方的隔断往往是盘旋往复的铁栏杆,可以任由游客倚靠甚至骑跨。也许,只有将阻隔设施搞得坚不可摧,而不是只拉几根软护栏,才能够更有效地规训游客的“越轨”冲动吧?这也是一种悲哀,为什么非要以强制的方式约束,才能够抵达文明?或者,至少表现得稍微文明一点?
  与路口的斑马线、马路中间的黄线等相比,软护栏的阻隔效果其实已经立体化了,也呈现出某种较强的排拒暗示。按说,公众完全可以从中读出这种意思来,并规规矩矩地遵循划定的秩序,避免逾越。然而,与斑马线、黄线一样,护栏依然拦不住冲动的游客。如果游客心中本来就没有敬畏,如果大家早已习惯不守规矩,即便换再多的护栏也没有用。
  另外,这里还存在一个如何打发无聊时间的问题。我们常常看到,倒是一些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在等待时能够保持安静,而国人却往往耐不住这无聊的时光。要么大声笑闹,嘻嘻哈哈,要么东倒西歪,或蹲或坐。种种行为,均给人一种没事找事的感觉。
  为什么不能安静下来,平心静气,用心感受一下周边的建筑,想象一下即将进入的场域会有什么样的发现,或者什么也不想,就那么等一会?总是着急,总是跨栏,总是抱怨,为什么就不能心平气和一些?
  软软的红色护栏绳,照见的是一些人思想意识层面的贫乏与苍白。这其实也无关公德,主要还是与心中无敬畏、缺乏规矩意识有关。他们也知道国博很好,应该去看看,尤其应该带孩子去看看,却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与必要的行为规范,只好把一拥而上过马路那一套拿出来。当然,他们能够意识到应该让孩子多看看好东西,本身已经意味着一种改变的可能。惟愿这种贫乏与苍白,会随着代际的转换而逐步丰富、充盈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