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广东河源石油分公司 曾爱玲
时光的沙漏里,老屋的土灶台前,那个六岁的小孩又在生火、做饭了,她鼓起腮帮子把灶里的柴火吹亮堂,抬起头的时候,双颊黑乎乎,两眼泪汪汪,前额的头发还散发着烧焦的气味……
自从搬进新房住后,我好几年都没有到过老屋了。老屋是几间瓦房,我在这里度过我的童年。平时除了我妈有时候会去打扫卫生,就没人去过那里。老屋还是那样冷冷清清的,越发显得破旧。有次回家,刚好要去老屋拿点东西,打开很久没开的锁,推开门,一股阴凉的气息扑面而来。
老屋采光不是很好,即使在白天里面也是暗暗的。但我们的童年是阳关明媚的。
厨房是单独的一间小房子。一进去我就看到了灶台。噢,它也已经很久没有生火煮饭了吧。灶台是新建的,当然,这个新建是相对于老屋来说的。还记得那时激动的心情,这是由父亲亲自设计,并专门请来一个建房子的师傅,用水泥和砖头搭砌而成的,还贴了瓷砖装饰,使得整个老屋都变得漂亮辉煌了。
灶台就是一个厨房的灵魂,也是最富有生活气息的地方,灶台的好坏决定你饮食起居的优劣。因此当一个新的灶台做好后,做的第一顿是要请亲朋好友过来吃的,好好庆贺庆贺。这也代表着一种美好的祝愿,祈求每天都可有好饭菜吃吧。
灶台由三部分组成,两个小灶和一个大灶,小灶在同一侧,一个放压力锅,用来煲汤煮饭;一个放大铝锅,用来烧洗澡水的。大灶紧挨着小灶,放有一个大铁锅,平时主要用来做菜的。大灶前面,专门隔开了一个地方放木柴和干草,还有一条石凳,这样生火做饭时就有地坐了。灶台共用一烟囱,不同灶台炉子下有个专门清灰的小洞。
农村里自给自足的程度是比较高的,尤其是饮食方面。吃的食物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生火的燃料呢,也是自己收集起来的。靠山吃山,木柴是从山上弄下来的,当然不是非法砍伐,有片松树是专门用来做燃料。生火用的引子,就是松针,我们俗称松毛,非常好用,易燃而且很少灰。所以每年我们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到山上弄些柴草回来。
这种用柴草来供能的方式,就注定了烧菜时要2人完成,一个炒,一个生火。所以说,柴火饭虽然好吃,但确实是非常麻烦滴。我就是一个生火小能手,用打火机点燃一小把松毛,放到火炉里去,熊熊的火光很快就燃起了,借着继续放多一抓松毛进去,保持着这个火候,很快,铁锅就被烧红了,差不多要炒菜了,这时火候的控制就很重要啦,炒青菜和炒肉要求是不一样的。青菜要大火爆炒,所以能有多大火就起多大火,动作要快,要不停地用撩火棍去挑拨。炒肉则火力不能太猛,不然容易焦了,所以就慢慢来,烧完一抓松毛后,再放进去一抓。炒菜的和生火的一起配合着,共同烹饪着美味的食物,这香味让两人都感到非常愉悦。尤其是冬天的时候,暖暖的火光照在身上,舒服而惬意。灶台给我留下很多美好的记忆。
后来,生活条件逐渐好了起来,有了煤气炉和电饭锅。煤气和电代替了柴草,煮饭变得方便快捷了,一个人就可以搞定一餐饭菜。灶台也就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它就这样静静地躺在这里,无声无息的,只有那被熏黑的炉壁,记载着它荣耀的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