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程劲说,如果穿越回古代,他可能是一名侠客。
仗剑直行,笑傲江湖。
书中的“江湖”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现实中的“江湖”罐塔高耸、机泵林立。
要在这个“江湖”闯出点名堂,不容易。
18岁技校毕业,成绩拔尖的程劲就被常减压车间相中,分配到班组。“当时年轻气盛,好打抱不平,看着不顺眼的地方,连领导都敢怼。”
直到师傅丁三运亮出绝活,他才立马“震”住了,“一次跟师傅巡检,也没觉得有什么异常。他只瞅了瞅,摸了摸,就发现机泵一个大隐患,真神奇。”
那段时间,丁三运那神奇的一指,成为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画面。
高手讲究师承名派。
他认定了这个“劳模”师傅。“他走哪,我就跟到哪;他要我做的,立马做;不要我做的,抢着做。”
巡检打卡,练的是基本功。别人打卡,走一步滑三步;丁三运巡检,走一步看三步。“每个步骤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有章有法。”
学工艺、跑流程,拼的是心气。“有时会特意爬到40多米高的塔顶,就为了确认那个地方是不是安装了一个阀门。”粗粝毛糙的性子,在日复一日地“磨圈”中,褪去青涩,磨出坚韧。
闯荡“江湖”是高手必修之路。
1995年,联合车间成立。程劲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就想出去看看,多学点东西。”
新车间,新环境,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新伙伴。“学习氛围很好,各种思想、观念互相碰撞出火花,每天都有新收获。”离开了“劳模”的引领,他开始寻找自身的价值和定位。
当外操,他有意识地排查隐患,并总结出“五必查”原则:报警信号异常必查;设备异响必查;装置异味必查;现场泄漏必查;数据异常必查。
地上一小滩油渍,也被他区分成几种状态:凝固了、表面灰蒙蒙的是“老顽渍”;软软地,乌黑发亮的是“新漏点”。根据“漏点”的新鲜程度,再来寻找泄漏部位,决定处置方案。
当主操,他严控指标,平稳生产。“喜欢看技术论文,爱琢磨些小技改、小优化”。装置分馏塔结盐及顶循集油箱腐蚀穿孔,他提出的“金点子”保证了产品合格。装置开工出现催化剂跑损,他优化流程,改善了“催化剂跑损”现状。
2000年,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修了炼油化工专业,成为当时技校生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这就好比修炼武功,拼的是内功心法。”
但高手过招,胜负只在毫厘。
当上班长后,程劲更加明白这个理。
一次,他在2号催化装置脱硫区巡检,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刺鼻味。他循着异味追踪,终于发现一处位置隐蔽的瓦斯分液罐玻璃板正在泄漏,避免了一次重大安全事故。
还有一次,他正盯着仪表参数,突然发现催化进料量回零,紧接着对讲机里也传来了主操紧急的声音。他飞速赶至现场,及时启用备用泵,仅用不到3分钟的时间,装置恢复了正常生产。
“现在想来都后怕。如果当时没有那么巧,风向偏南闻到了异味,如果没有快速准确处理隐患,那么事故就不可避免。”他说。
一人力量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
2015年,新成立的联合二车间人员调整,12名班员减少到9名。“人少了,工作反而多了,所以要挖掘每个人的潜力。”
有的班员,心细,就安排写记录;有的班员,耐心,就把安全监护的责任交给他;还有的年轻,爱学习,就培养成骨干、顶梁柱。
徒弟李孟是他手把手带出来的“查漏王”。
学反应岗位,光影响反应温度的因素就有十几条,他要求徒弟把每条操作规程都背得滚瓜烂熟,再动手操作;调节参数,他注重传授方法,“这个参数调整,会对其他的工艺参数产生联锁影响,要学会思考、总结。”
现场巡检,异声响起,李孟说,坏了,有隐患。他跟去现场确认,发现是调节阀前后压差大造成声响。看着徒弟沮丧的脸,他拍了拍肩,“宁查错,不放过,下次发现异常,还要接着查。”
2016年程劲带领班员发现各类隐患168起,累计获公司嘉奖1万多元。他自己也当上先进,评为劳模。
“江湖”是什么?对于年轻的他而言,是成绩、是荣誉、是光环。对于现在的他,是安全、是团队、是成长。
心有“江湖”,天地自宽。
(武汉石化 王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