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1|回复: 6

[转贴] 闲话绍剧

发表于 2017-7-21 10:13: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绍兴石油 张晓武

    “对面的小区像是又在唱戏了吧?”饭后闲聊时,妻忽然说了一句。

    妻所说的小区就在马路对岸,二十来幢楼,几百户人家,算不上大,住的大多是原先附近小村落拆迁的村民。与其他城中村改造后的小区一样,这些村民虽已划为了居民,但一些老的风俗却总是不愿割弃。一年里谁家做寿,或是逢个菩萨节日,隔三岔五地定要搭个台、唱几出戏。

    此时耳畔一阵紧密的鼓点,夹着打板清脆又极富节奏地叩击,恍若珠玑落盘。接着便是大镲、铜锣如潮水般无休的拍打。兀然,一切都戛然而止。片刻,打板声再次打破沉寂,一阵赶似一阵的敲击中,板胡声骤然响起。一段过门后,高亢激越的唱腔随即传来。如嘹亮的军号,这声音霎时划破了夜幕,直冲云霄……

    “噢!没搭戏台子,是哪家在做白事吧!”

    “唱的什么啊,听也听不懂,烦死了!”

    “是绍剧!”对于妻的话我只是苦笑。

    作为土生土长的绍兴人,我每每听到绍剧后总会心有疑虑:这铿锵豪放的唱腔,与平和低调的绍兴人怎么搭上的边?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要代表,那同出绍兴的越剧似乎更是合适。

    曾经也查过资料,一说是越州地区的先民开化较晚,故唱腔中保留住了剽悍民风的痕迹;另一说是绍剧发源于秦腔,融合了本地文化后便在此扎了根、发了芽。二者中,我到更倾向第二种说法。

    绍剧也曾辉煌过,如同四百年前的徽班进京。六十年代,周总理把绍剧带入了北京。一折《三打白骨精》成就了绍剧,也成就了享有“南猴”美誉的“六龄童”。毛主席更是留下了“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七律佳作。而八十年代电视剧《西游记》的播出,也使得老艺术家的儿子--“六小龄童”,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只是我们在剧中只能欣赏到绍剧里“做打”的影子,终归是一种遗憾吧!

    绍剧不知从何起,竟沦落至专于白事的境地。或许从来即是如此,只是现如今很少再能听到。可能话有些武断,只是有时总觉着,这绍剧,还有越剧、莲花落,甚至是“鹦哥班”,已在缓缓中流逝。

    “唉,落魄啊!”我随口的一句。

    “咸吃萝卜淡操心,现在哪个戏曲不落魄!”

    妻的一句话,我不禁愕然。想起了几个月前对面小区搭台唱戏,台下稀稀拉拉几个老年人的情景。诚然,现如今的年轻人好像更愿意过圣诞、唱情歌、沉湎网络,而这些传统的戏曲文化,随同传承千年的汉学,正与我们渐行渐远。这是应坦然授受,抑或是扼腕叹息,我竟无言以对。或如妻所讲的,也操不着心。

    高亢的声音依旧没有停息,那绍剧唱腔里特有的拖音,此刻听来是愈发的荡气回肠。这越剧与绍剧之间,这一抑一扬、一阴一阳,方能完美体现出绍兴人特有的柔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1 16:22:23 | 查看全部
赵老师太给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1 16:22:35 | 查看全部
祝赵老师周五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1 16:22:44 | 查看全部
希望赵老师一如既往的支持我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08:08:19 | 查看全部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对专页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08:08:33 | 查看全部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08:08:56 | 查看全部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给力!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