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酷暑作业
“常备一盒人丹在身上”
清晨4时半,在城市大多数人还在甜蜜的睡梦之时,杨清俊已悄然起身。每天5时准时开车作业,已经成了她20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事情。
因为负责的区域主要是在江南一带,且集中在人流最密集的路段,杨清俊的工作显得更为繁重。从梅水路到金燕大道、从广州大桥到中环路,从梅塘东路到彬芳大道南……在早上5时至10时之间,杨清俊一人拧开路边的消防栓,装了7车的水,才将七八条主干道清洒完毕。她笑着告诉记者,江南地区有多少消防栓、水压大小,最清楚这些的可能不是消防员,而是他们这些洒水工作者。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杨清俊负责的路段也不断更新。一开始,因为没有理顺各个路段清洒的难易以及各个路面车流繁忙的时段,杨清俊开着的时候需要顾着躲避行人和车辆,常常得超时完成作业。
在连续多次的“碰壁”之后,每个路段的繁忙时段已经牢牢记在了她的心里。寒冬的清晨,酷暑的正午,杨清俊驾驶着笨重的洒水车,年节无休,为城市进行“大扫除”。“一到冬天脚就会生冻疮,一到夏天坐在只有风扇、气温高达50度的驾驶室热得浑身都会湿透。”
她告诉记者,尤其在炎热夏日,因为之前的洒水车没有安装空调,正午工作的时候又不能关闭车窗,司机便无法躲开水气冲洒地面而起的暑气。“我常常会带着一盒人丹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
“除了固定8小时工作外,如果接到水灾清洁道路、创卫清理垃圾死角等临时任务,我们的手机得24小时开机,接到电话就得马上出发,有时白天吃着饭,有时在半夜,上班超过10小时也是常有的事。”杨清俊说。
除了年初一的正常放假,或是遇上下雨天气,杨清俊才能在家休息,陪伴、照顾家人,不然都要保持日常作业。杨清俊告诉记者,她一有空闲就睡觉,出去游玩已经是很奢侈的事了。
谨慎开车20载
常挨骂心理压力大
在炎炎烈日下,一辆白色的洒水车笔直地行驶在路中,杨清俊用结满老茧的双手熟练地操控着方向盘,洒水车稳当又缓慢地行驶在大道中央,从车下喷洒而出的水刚好能覆盖道路的中间区域。“开车20多年,从来没有因为我的过失而发生交通事故。”杨清俊说。
然而,即使缓慢行驶在路中间,还是会遇上突然横穿马路的市民或者靠过来的摩托车,让杨清俊常常措手不及。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她还遇见特地靠近、想要洒水车帮忙清洗车轮的私家车,“我真怕距离太近会出现意外,但我已经快靠近隔离栏,没法躲了。”杨清俊说。
尤其在梅水路一带,清晨散步的行人特别多。又要顾着看后视镜是否有车辆跟着,又要注意两边行人的距离,杨清俊有时踩刹车、压小洒水量的时候,都要提心吊胆,“有些跟在后面的车辆或行人,要么不注意就撞了过来,要么因为躲闪、路面又湿滑而跌倒。”
“怎么洒水的?溅到人了知不知道。”在洒水时,遇上不理解的市民的喊骂对于杨清俊来说,是经常的事情。
“还能怎么办,只能不停地赔礼道歉,其他的一句也不敢多说。”杨清俊坦言,这是让她感觉压力最大的地方。工作这么多年来,她挨过的骂不计其数。
很多人不清楚,洒水车需要停车、拉手刹后,才能打开或关闭洒水功能。因此,跟在洒水车后面行驶,对于车辆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不仅如此,在夏天,如果摩托车离洒水车太近,司机还会因为冲刷而冒出的暑气而中暑。
因为工作辛苦,没有假期,还常常被市民误解,杨清俊的丈夫曾劝过她放弃这份工作。但是一想到学开车的艰辛,以及看到整个城市变得干净后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杨清俊便舍不得放弃。
“希望市民可以多多理解我们的工作,毕竟载满水的大车行驶灵活性不高,如果被水溅射到,还请多多包涵。”杨清俊像个小女孩般挠了挠头,腼腆地说。
(南方日报记者 黄思华 通讯员 曾仕谦 钟兴明 钟伟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