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劳模专业户——孔令吾
这是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清下水道、掏污水沟,22年来,13个春节坚守岗位没与家人团圆,用坏1700多把扫帚,清扫的街道小区相当于河南省面积的四分之一,不平凡的是他连续十五年年年被矿评为劳动模范、集团公司劳动模范,今年五月份又被授予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荣誉称号,他就是被郑煤儿女亲切地称为矿区当代“时传祥”的优秀共产党员、裴沟矿服务一队环卫工孔令吾,他以对环卫工作的无比忠诚,以坚强的意志和辛勤的汗水,感动了二十万郑煤儿女,用行动诠释了劳动创造价值。
“环卫工作是我的最爱”
“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就算是打扫卫生,只要能换来职工家属的满意,同样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问起孔令五为什么选择这一行时,他真诚又坦率地说。
到过裴沟矿区的人都知道,该矿区中间横贯着一条新密市到大隗、苟堂的主干道,矿院内通往附近农村的道路四通八达,加上许多建矿初期的楼房建筑、布局很不合理,无形之中,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何加大工作力度搞好环境卫生,为全矿五千多名多名职工家属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成了孔令五毕生的追求。二十多年来,他用坏扫帚1700多把,清扫街道近9万平方公里,超过半个河南省面积。煤矿下井职工一年发一双胶鞋,他一年穿坏3双胶鞋,6双皮鞋,裴沟矿所有角落都留下了他勤奋的足迹。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服务队杂工组的职工都知道,在清洁工这个岗位,最脏、最累的工作是清挖排污水沟,如果不及时疏通,就会影响家属楼污水的正常排放,更重要的是为居住在楼上的职工家属生活起居带来了不便。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第一个掀开盖板,跳进排水沟清挖污泥秽水。当时裴沟矿老家属院没有改造,下水道经常堵塞,下水道一米多深,里面经常是厕所排出的污水、暗灰色的污水臭味扑鼻,行人都掩鼻而过,但孔令五没有这么想,一个人换上工作衣、穿上胶鞋,开始用手挖下水道,同事们劝他戴上手套,但为了尽快处理,他根本没有戴上,闻着刺鼻的骚臭味,他屏住呼吸进行清挖,经过三四个小时的战斗,下水道终于疏通,他一天多没吃下饭。像这事对他而言这就是家常便饭,因为南井、北山排水沟近百条、下水管道8500多米,每次都是他一马当先。
裴沟矿职工家属们都不会忘记,原先不管哪栋家属楼,凡楼梯的拐角处都修建有一个深深的垃圾道,居民出门不下楼就可以倒垃圾,方便了居民,但可苦了垃圾清运组的同志们,特别是冬天,居民们把没有烧完的煤球、烂砖块都统统倒向垃圾道,垃圾道三天两头被堵住。为保证垃圾道畅通,他们开始清理,怎么清理法?遇到垃圾屯实还好说,从垃圾道最下部一直掏就会解决问题,可遇到中间堵塞孔令五便一个人独自钻入垃圾道,这样险象环生,有一次,他正在垃圾道里清理垃圾,突然脚下松动,他一下子被埋在2米多深的垃圾堆里。该矿垃圾车改为自卸车后,垃圾经过一路颠簸,后门被屯的严严实实,根本打不开,“自卸”也失灵了,遇到这样的事件,其他工友根本不愿意靠前,孔令吾便站到垃圾车上,亲自用工具敲打垃圾车后门,好多次都是被突然倾泻而下的垃圾弄得灰头土脸。
“别人不干、咱要干好!”
2003年非典过后,裴沟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环境改造工作,大批违章建筑、低矮的煤房被拆除,清运垃圾的大车小车川流不息,沿途抛下许多杂物,整个矿区天天尘土飞扬,给他们环卫组人员带来了困难,为了及时清理这些杂物,在用5吨垃圾车装运的同时,他和同事们又借来了各区队拉材料的平板车,甚至左邻右舍的架子车,带领同志们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去,他们先是把路上的大块砖头、水泥石块一块一块搬到车上运走,然后压着扫帚,将厚1厘米多的灰土一下一下的扫干净,每天平均运垃圾50多车,是平时工作量的6倍多。孔令吾和他的工友们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连续干了半年多,每天累的腰酸背痛腿抽筋,但从未有人叫苦叫累,认识他的人说:这个时候都在拆迁,环境最乱了,扫不扫无所谓,他无奈的摇摇头,咱的职责就是保持环境卫生,作为党员,别人不干、咱要干好!。
编外“抢险突击队”
“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孔令吾打开收音机,高亢的戏曲传来,他刚刚从一处工地冒雨清挖下水道回来,正准备听着戏曲休息一会,突然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都十点多了,还有谁呢?刚抓起电话,一阵带着哭腔的声音传来:“北山老挂面厂家属院地下室进水,面粉、大米都快泡起来了,快来帮帮我们啊?听到这里,孔令吾翻身下床便向外赶,那时还没有成立雨季三防突击队,这样的任务全交给服务队,他深知,老家属院一楼地势洼,那里一楼住着几十户居民,还有老年人,他一边走路一边通知本组其他人员,因为雨下的大,北山生活区老家属院里的雨水都涌向北山挂面厂院内,随着水位的增高,水流的增大,雨水流进了地下室,如果不及时堵住水流,很可能整个地下室被雨水淹没,在这种情况下他来不及多想,冒着大雨率先冲进雨水中,组织人员用装满沙子的袋子堵在地下室的门口,不让雨水流进地下室,汗水、雨水交织在一起,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干的地方,他也顾不上这些,继续站在水中和大家一起传递着沙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雨水终于没有漫进地下室,使职工家属的物品免受了损失,事后这里的家属连连道谢。
有人说:别人下雨下雪都是往家赶,他却是往外跑,下雨时,他带领本组人员深入到铁路边沟进行巡查,查看雨情,冒雨清挖外场铁路边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下雪时,及时清扫积雪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通勤车场、北山广场、南井主干道,往往是别人一觉醒来刚看到窗外美好雪景时,他们早已经把道路扫的干干净净。
职工心中的好大哥
杂工组职工史青春,由于常年累月工作在环卫工作岗位,关节炎病复发,疼痛难忍,不能工作,得知情况,他立即赶到老史的宿舍,询问了病情,帮助他到医院进行输液,派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工作之余,老孔多次到医院看望,并嘱咐他安心养病。当得知麦忙季节老史家里缺少劳动力时,老孔又托一个既是自己的朋友又和老史是乡邻的职工在老史不知情的情况下,给老史家里捎去了300元钱。后来老史病好回家,才从家里人的口中知道这件事,感动的老史回到矿上后感动的说:“老孔人不错,知道关心人,帮助人,是一位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领头人。”
青海特大地震发生后,他率先带领本组人员多次进行捐款,作为共产党员,他一次性捐献特殊党费100元。
荣誉证书有一米多厚
在孔令吾家里,仅各种荣誉证书摞起来就有一米多厚,这里是他勤奋辛劳的见证,更是心血和汗水的凝聚,因为工作,他患上了痔疮、高血压、胃病、鸡眼、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可是没有一次去看过,特别是痔疮,站不得、座不得、躺不下,实在疼得受不了了就去输几天水。辛勤的工作换来丰厚的回报,他连续4次被评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年年被矿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去年被集团公司党委授予“2008感动郑煤十大人物”后,《光明日报》、《光明网》、《中国文明网》、《中国煤炭报》、《当代矿工》等中央、省部级媒体分别在重要版面和重要栏目集中进行了宣传报道。
孔令吾心系矿区环境卫生,一心扑在工作上,节假日根本没有休息过,把二十多年青春年华无私的留在矿区各个角落,为更多的人创造了清洁、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如今他已53岁,岁月的风霜让他两鬓斑白,可是他现在仍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独自先把矿区的各个角落巡查一遍,哪儿垃圾较多,哪儿需要清挖,全部记在心中,以便安排杂工组的职工上班后,把全矿所有垃圾清扫拉运完毕,晚上其他职工都下班了,他还要认真地检查每个角落,唯恐还有哪一点卫生没有打扫好......
|
|